正文 第5章 黑色硝煙:是正義還是邪惡?(4)(2 / 3)

12點鍾後,沉寂持續了4分鍾。又過了1分鍾,仍舊沒有什麼動靜。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鬆了一口氣:事件肯定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突然,眩目的閃光照亮了城市裏每個灰暗的角落,山呼海嘯聲幾乎同時響起。不過沒有人能聽到這種聲響,核爆炸所產生的灼熱瞬間毀掉了一切生命......

蓋洛普先生的這段描述,我們並不陌生。已經有不少好萊塢影片講述了類似的故事,但結局好像大多沒有如此慘烈。隨著核武器的擴散,核國家的增多,核恐怖活動也許真的近在咫尺。

恐怖集團會想到危及一個地區的無辜生命嗎?東京地鐵毒氣案已經做出了最好的說明。我們應該記住:進行暴力活動經常不是為了懲罰某個國家或某個地區的人,而是為了製造混亂,使自己從中漁利。無數平民百姓,便成了犧牲品。而製造社會恐怖,還有什麼比利用核燃料或武器進行破壞更好的辦法嗎?恐怖分子會千方百計地謀求獲得核武器,而某些國家又可能由於經濟等原因提供其核武器。還有比這更讓人膽戰心驚的"各取所需,一拍即合"嗎?

據預測,通過暴力威脅平民來謀求政治權力的傳統恐怖活動,將繼續在全球以每年大約15%的速度遞增。由於更加狂熱的宗教及種族恐怖組織迅速增多,再加上前蘇聯和東歐地區的"袖珍型國家",他們所造成的不穩定因素,可能使國際恐怖事件在本世紀末下世紀初增加2-3成。

1996年7月17日,美國環球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機在爆炸聲中化為灰燼,機上200多人全部罹難。

7月27日,美國再次遭到恐怖襲擊--一顆炸彈在舉世矚目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引發,成為恐怖主義者肆無忌憚的宣言。成千上萬名運動員隻得於惶惶不安中完成了賽事。

諸如此類事件,透露了國際社會對這種戰爭新形態的無奈。11月10日,發生在北非阿爾及爾市的汽車爆炸,造成l0人死亡,20人受傷。同日,俄羅斯的一個墓地也上演了類似的悲劇,死傷30餘人。

進入l997年,世界仍不太平。

首先,多災多難的中東地區再次遭到困擾--3月21日,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馬斯在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的一家咖啡館發動了一起自殺性爆炸襲擊,當場炸死3名以色列婦女,另有40多人受傷。

4月1日,加沙發生了兩起未對以軍造成傷亡的爆炸事件,2名巴勒斯坦人喪生。同一天,2名巴勒斯坦人在其西岸被以軍槍殺。隨後,一輛以軍車被炸,l3名以軍士兵受傷。中東和平再度陷入困境。

以上隻是偶而見諸報端的幾個例子,但已足以令人膽顫心寒。然而,比這更可怕的是,除了傳統的恐怖主義威脅之外,核武器、生化武器的走私和擴散,信息高速公路的四通八達,使恐怖活動具有了更大的可能性與危險性。

美國的一位情報官員說,如果有足夠的經費和20名精明強幹的計算機程序專家,就能使整個國家停止運轉。有人因此預言,下個世紀人類將進入一個"超級恐怖時代"。

目前,恐怖分子最可能得到的現代化武器是美國製造的"毒刺"導彈。它是美國陸軍引以為傲的先進武器。這種導彈僅重15公斤,可以扛在肩上,像滑膛獵槍似地發射,準確度極高。幾乎無需訓練,它就能用來擊落飛機。蘇聯入侵阿富汗時,美國通過秘密通道給阿方抵抗力量提供了大量這種導彈。冷戰後,美軍方擔心它流失到恐怖分子手中,便不惜高價收購。但收回的寥寥無幾。

由於核技術的擴散,設計製造核彈已不再是"蜀道之難"。美國一位年輕的大學理工科畢業生,曾根據本國公開發表的文獻資料,在一次作業中設計了一枚可供使用的核炸彈。德國一名12歲的男孩,也曾在自己家的地窖裏建了一座"微型核電站",發的電足夠全家所有的電器使用。所以,人們有理由相信,隻要一名核物理專家、一名電子學專家、一名冶金學專家和一名化學烈性炸藥專家在一起,就能夠製造和組裝原子彈。

化學和生物武器,比核武器更容易製造。但其毀滅性絲毫不遜色。東京地鐵毒氣案即可說明這一點。近年來的又一恐怖熱點是計算機"黑客"的盛行。據報道,美國和英國的軍方計算機網絡,就多次遭到"黑客"的入侵"。

與以往的戰爭不同,恐怖活動置傳統的戰爭法則和道德準繩於不顧,多以無辜平民和非軍事目標為襲擊對象,從而達到自己的非法目的。走在都市大街上的人們,隨時都有可能成為"替死鬼"。這僅僅是危言聳聽嗎?

腳下的"死地"

1994年9月,一個和暖的下午,一聲猛烈的爆炸震撼了東柏林的弗德烈沙恩區。3名建築工人當場喪生,17人受傷。爆炸現場附近幾十輛汽車嚴重受損。

警方迅即找出禍根:建築工人在一處工地上挖掘地基時,鑽機碰到了一枚未爆炸的225公斤炸彈。這枚炸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投下的,埋在地下5米深處已有半個多世紀,外麵的鋼殼逐漸鏽蝕,裏麵的引信和炸藥卻仍未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