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這次向伊拉克發射的導彈,一部分是從遠離伊拉克1000公裏的波斯灣水域的海軍艦艇上發射的"戰斧"巡航導彈BGM一109C型。而另一部分導彈是空射巡航導彈AGM一86C。這部分導彈是由8一52型轟炸機從美國太平洋艦隊關島基地攜帶到距離伊拉克數百公裏以外即實施空射的。
"戰斧"BGM一109C型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巡航導彈,彈長6.17米,巡航速度為高亞音速(0.5~0.72馬赫),射程超過1112公裏,它能摧毀敵方指揮與控製係統、防空係統、機場等目標。"戰斧"巡航導彈的製導方式,除了采用先進的慣性導航和地形匹配技術外,又采用了更為先進的數字式景像匹配區域相關器作為末製導,使它的命中精度提高到圓概率偏差僅有幾米。數字式景像匹配區域相關器基本上是一個由微型計算機控製的軟件係統,包括成像傳感器、圖像處理裝置、數字相關器和微型計算機等部分。導彈就按照這個構成係統的工作原理自動尋找指定的目標。而AGM一86C空射巡航導彈采用高爆殺傷彈頭,用以攻擊地麵軟目標。由於它在慣性導航係統中又增加了全球定位係統,提高了全天候的作戰能力。
美國采用的兩種巡航導彈,都是從伊拉克防禦火力圈外投射的縱深打擊武器。它比用人駕駛的飛機在防空區域內投彈而被擊落的概率略低。但是,由於發射後航程較長,也很容易被對方防空導彈擊落。但遺憾的是,伊拉克空軍沒有有效的防空係統來抵抗美國先進武器的進攻。自從海灣戰爭以來,伊拉克空軍隻有一架預警飛機,但它又不能及時識別飛近的巡航導彈。伊拉克至今仍在承受海灣戰爭所帶給自己的莫大災難。
海灣戰爭餘波:為未來戰爭提前準備
海灣戰爭是一場典型的現代高科技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也是未來高科技戰爭的引子。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代軍事技術的最新成果與最高水平,代表了人類戰爭的一種發展趨勢。海灣戰爭以後,世界各國都在研究其經驗教訓,並一致認為,軍事技術對現代戰爭的勝負起著十分重大的作用。其中,電子優勢、製空權、遠戰及夜戰能力、C31係統等,對戰爭全局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它反映出隱形技術、電子技術、偵察技術、新材料技術、控製技術等,是支撐軍隊戰鬥力的關鍵。因而,各國都把發展軍用高新技術作為建軍的基本方向之一。美國等科技先進的國家,根據戰爭實踐,進一步完善技術裝備,力求在未來繼續保持科技優勢。一些技術落後的國家,也紛紛向發達國家購買武器裝備,力求縮短差距。各國都依據海灣戰爭的特點,對軍事戰略作新的調整,改良作戰思想。
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技術先進還是落後,都把發展高科技武器裝備作為軍隊建設的基本目標。比如,美國防部為武器裝備高科技開發製定了新的戰略,要求逐步達到以下7種能力:到某一個戰區;在全天候即晝夜條件下,能偽裝突破防線,識別和打擊重要的機動與固定目標;擁有奪取空中優勢與防空能力;擁有獲取海上控製權與海下優勢的能力;擁有先進的地麵戰鬥車輛;擁有供訓練和戰備使用的、以計算機與電子技術為基礎的設施;擁有經濟上負擔得起的其他一切高新技術。到21世紀,他們將以提高這些能力為重點,掌握包括尋蹤器的先進製導技術、隱蔽通信、太空、地麵以及地下監視與通信、高能激光與微波、多頻譜相關技術、跟蹤與合成、地雷戰、隱形技術等本領。而中東的一些國家,則紛紛向美國、英國、法國等購買高技術武器裝備。如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在1993年初一次就向法國購買了436輛"勒克萊爾"式主戰坦克。1992年,僅法國就向中東傾銷了高達500億法朗的武器,包括性能較先進的防空導彈驅逐艦、獵潛艦、"強盜"式巡航導彈、"幻影"2000一V戰鬥機等。其他海灣國家,也先後向美國訂購了"愛國者"導彈和隱形戰鬥機等。俄羅斯為解國內經濟崩潰的燃眉之急,也應世界各地許多國家求購先進武器之需,大量銷售飛機、導彈、艦艇等。它的一些科技人員,亦紛紛流向鈔票多而技術差的國家。
現代化的武器裝備一經運用,就要求有相應的指揮控製能力。遠在萬裏的敵軍動向,稍縱即逝的戰鬥情況,快速的成千上萬戰場信息,分散的若幹戰鬥單元,沒有將陸海空連成一體的c31指揮控製係統,就難以形成立體化戰役格局。因此,許多國家都加緊這方麵的建設,以實現預警、指揮、控製、通信"連鎖化"。其中,各國又把預警與空中指揮飛機作為重點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