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態萬方的科學女神,究竟是把我們引向天堂,還是把我們推下地獄?
"......等到我們幾乎用人生的全部有效時間去應付越來越多、越來越高深的科學知識時,人類的聰明智慧就已發展到頂了。"
--詹克明《裸猿人(道德篇)》
"科學",曾經一度是多麼神聖、輝煌的字眼!偉人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種說法是名副其實的。科學把人類從茹毛飲血、刀耕火種的愚昧時代,帶入了日新月異、興旺發達的信息社會。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朝發夕至的交通條件、琳琅滿目的熒屏世界、豐富多彩的娛樂設施、救死扶傷的先進醫療......科學貫通到了芸芸眾生的方方麵麵,對千家萬戶都有著深遠無比的積極影響。無論何時何地,科學的作用都是巨大的。
由亞裏士多德到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頓、愛迪生到愛因斯坦、霍金......科學的進展,可謂一日千裏。火車卡車、電燈電話、影視照相......仿佛都成了很遙遠的意象。克隆、Internet網、電子寵物、換筆、手掌圖書館、超音速汽車......才是令人常掛在嘴邊的詞兒。科學對我們的幫助,那真稱得上"無微不至"。所以時下有一部分人叫囂著"反科學","科學已經終結","回到自然狀態",則不過是杞人憂天、危言聳聽罷了。曆史的車輪永遠向前,科學必然要為人類服務。
但是,在看到科學有利一麵的同時,我們也不應忽略其弊病。能源危機、環境汙染、網絡紊亂、自我封閉、親情淡薄、人機大戰......這一切的一切,何嚐不是由科學所直接或間接派生出來的問題?據說,人類迄今擁有的核武器的梯恩梯當量,足以將自己消滅22次以上!"核威脅"的論調,已不是一朝一夕存在了。再往前看,一次比一次規模大、死亡人數多、人力財力空前損失,使生靈塗炭、餓殍遍地、滿目瘡痍的世界性戰爭,讓人們至今回憶起來,還不免毛骨悚然。戰爭與和平,我們永恒的主題。試想,沒有現代科技在其中發揮作用,其殺傷力會有如此駭人麼?科學對人性的壓抑,那也是有目共睹。從古至今,許許多多的人文學者,包括羅丹、狄德羅、尼采、黑格爾等大家們,都強烈地表示了對科學發展的恐懼。筆者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人類在向前發展,科學在飛速進步。可是,在當今技術至上的年代裏,世人一味地宣揚技巧、規則,宣揚方法、效益;這時,科學往往就成了個性的對頭。整個人類在科學水準上的進展,同具體的個人在個性上的發展產生了齟齬與衝突。一方麵,人類普遍的文化素質、綜合能力在迅速提高;另一方麵,真正具有特別風格的天才、大師,卻更難孕育生長,更難脫穎而出。整個社會的前進,竟以犧牲個別巨匠為代價。巨匠本來就是超前的,當今之世尤顯步履艱辛。克隆,的出現、試管嬰兒的劇增、機器人的飛速換代,網絡化對人的控製......不免使我們產生迷惑:儀態萬方的科學女神,究竟是把人類引向輝煌,還是把人類推入深淵?"
不錯,科學使我們的世界越來越漂亮,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使我們自身越來越完美--總之,科學使一切越來越精致。在這樣一個精致化的時代裏,我們一個個像花瓶一樣,一個個聰明、完美,然而千人一麵、千人一腔,雷同、規範,沒有了自己的特色。科學使我們得到了一切,卻失去了自己。這是可悲還是可喜?此外,前文提及的科學的其他危害(或曰副作用),我們不應該對此產生深思麼?所以,不絕於耳的另一論斷,即科學主義(或是科學迷信),盲目地崇拜科學,過分地誇大科學的主導意義,一味地提倡將人類的所有領域現代化、科技化,豈不是與"反科學"的謬論一樣可笑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