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幸成了被傳染者,那麼你就應勇敢地成為負能量的“終結者”,而不要成為傳播者,讓負能量一直轉移下去。當然,更不要做負能量的引發者和播種者。從此刻開始,你應該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做一個決定:“我一定要快樂!”然後,把快樂送給別人。
那麼,怎樣才能防止“負能量傳染”呢?首先,要加強品格和身心的修養。要多一些理性,克服自己的蠻性。要清醒地認識到,不能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生氣傷身,這樣做是不值的;如果是為了一些小事而爭吵或憤怒,這是最愚蠢的。所以,做你該做的事情,不要做—些無謂的精神消耗。其次,當你看到某人臉色不悅時,可推斷此人目前正處於“欲求不滿”的狀態之中,所以,你最好“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退避一下,別在此刻“招惹”他。選擇離開現場,保持頭腦的清醒,然後再仔細想一下,你就會發現這些事其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良好的情緒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也是身心和諧的象征。既然心理因素對人類健康如此重要,那麼當我們的情緒不佳時,我們就可以參照以下做法調整和控製不良情緒:
——激怒時,要疏導、平靜;憤怒時,要克製,遵循“遇事不怒”的古訓,對任何事都要采取分析的態度,先理出頭緒來,再慢慢解決。
——怨恨時,要寬大為懷,“天下沒有不可了結的事”。過喜時,要收斂,以防“樂極生悲”。
——憂愁時,宜釋放、自解,善於自我排遣,還要提醒自己:“憂愁沒有用,於事無益,還是麵對現實,想想辦法。”
——悲傷時,要轉移,自找娛樂,使心胸開闊些,盡量做到樂觀、豁達。
——孤獨時,要交朋友。在人際交往中,不必過分沉默,也不要談得過多。
——驚慌時,要鎮定、沉著。遇事不慌,安然處之,學會在“逆境”中處理問題的方法。
——恐懼時,尋求支持、幫助。要善於接觸他人,以增強勇氣及生活的信心。
——思慮時,應分散、消遣。性情固執的人,要改變自以為是的思想方法,學會聽取別人的意見。
——疲勞時,學會休息,鬆弛精神,做到勞逸結合,遇事量力而行。個人隨壓力的大小不同要有自知之明,適可而止。
——空虛時,要找些事做,如書法、繪畫、對弈、養花或其他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以寄托精神、充實生活。
當不良的情緒經過調整和控製,還不能消除時,則可運用以下方法:
——能量排選法。讓不良情緒的破壞能量轉化為有用的能量。這時,可去做自己喜愛的任何工作或事情,因為工作(或勞動)是防治各種情緒病的良藥,甚至是特效藥。
——自我鼓勵法。任何人在痛苦、受打擊或逆境麵前,隻要能夠有效地進行自我鼓勵,就會感到有力量而振奮起來。故在遭受挫折時,可用生活中的哲理或某些明智的思想來安慰自己,或鼓勵自己同痛苦和逆境作鬥爭。
——轉移法。將不佳的心境向寬慰和歡樂的情緒轉移。例如,可同小孩一起玩耍。因小孩天真爛漫的童心最純潔,和他們在一起,會被他們的童心所感染,暫時忘掉憂愁。此外,還可以散步、聽輕鬆歡快的音樂等。
——自我暗示法。當不高興時,可以連續默念“喜笑顏開”等使人高興的詞句,並想像那些令自己愉快的情景;驚恐時,心裏默念:“要鎮靜,不用怕”;遇到令人憤怒的刺激時,心裏默念:“不要發火,要息怒,怒則失智”;在感到緊張時,心中默念:“不要慌張,急則失誤”;在有難處時,要想到“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樣,不良的情緒和心情便會逐漸變好。
——對比解憂法。“對比”得當也可解憂。例如,年紀大了可能在生活中有諸多不便,但和別人相比,卻有很多的時間來慢慢處理;對許多事情已力不從心;健康狀況不如從前了,但休養和保健條件比以前好些;交際往來不如以往熱鬧了,但時間、精力比以往節省了,等等。也就是說,能夠恰當地進行對比,就會發現許多事雖然不能盡如人意,但也沒有什麼嚴重的,不值得時時放在心上作繭自縛。
——自我解脫法。在發怒或不快樂時,去照照鏡子,你會發現自己滿臉愁雲或滿麵怒火,板著臉,很難看,不如笑笑,苦中作樂。如此這般幾次,心中的怨或恨、怒或愁都會消散了。在遭受到錢、財、物的損失,覺察到自身的物質利益損失的同時,就立刻想到:一切乃身外之物,丟就丟了。這樣,就可使自己從煩惱中解脫出來。
——暫時回避法。當遇到不如意的事或人,皆可有意避開。對日常生活中的瑣事(非原則性的問題),不必計較,也不用認真對待,可以不了了之。
——環境調解法。在不愜意時,到公園或結伴郊遊、踏青去,或參觀書展、畫展、美展,使不良情緒得到轉變。
——請人疏導法。有苦楚時,要外露,可向親朋好友傾訴衷情,讓淚水流出更好。在煩悶或遇事想不通時,同知己交換意見,讓思想疙瘩解開,並獲得同情及精神上的安慰和援助。
——超脫法。當遇到矛盾時,可以避開,也就是無視矛盾;聽其自然,對什麼事都可看得開、想得通;對猝然來臨的打擊,泰然處之,或者是堅決把它丟開。
人生活在大千世界,萬事如意是不可能的。在精神生活中,喜、怒、哀、樂、悲、恐、驚七情的交替變化,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因而,有時情緒波動或精神、心境不佳,也是常事。在此情況下,適當地運用上述的方法,是可以收到良好效果的。
自己的情緒自己來控製。要找出使自己情緒不好的原因,並努力排除它。
【能量傳遞加油站】
人在旅途,既需要別人的幫助,又需要幫助別人。從這個意義上說,幫人就是積善。對於一個身陷困境的窮人,一枚銅板的幫助可能會使他握著這枚銅板忍一下極度的饑餓和困苦,或許還能幹番事業,闖出自己富有的天下。對於一個執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促膝交心的幫助可能會使他建立做人的尊嚴和自信,或許在懸崖前勒馬之後奔馳於希望的原野,成為一名勇士。就是在平和的日子裏,對一個正直的舉動送去一縷可信的眼神,這一眼神無形中可能就是正義強大的動力。對一種新穎的見解報以一陣讚同的掌聲,這一掌聲無意中可能就是對革新思想的巨大支持。就是對一個陌生人很隨意的一次幫助,可能也會使那個陌生人突然悟到善良的難得和真情的可貴。說不定他看到有人遭到難處時,他會很快從自己曾經被人幫助的回憶中汲取勇氣和仁慈。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一種平等互惠的關係,你對別人怎樣,別人就會怎樣對你。你幫助我,我就會幫助你。正所謂“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一個人隻有大方而熱情地幫助和關懷他人,他人才會給你以幫助。所以你要想得到別人的幫助,你自己首先必須主動幫助別人。
主動幫助他人,伸出援助之手,是會交際者常用的一種姿態。俗話講,患難見真情,當你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尤其是對方急需要一隻手的時候,就更能讓人感受到交往的力量。你向別人伸出一隻手,別人也會向你伸出一隻手。
主要參考文獻
1.馬銀春.帶著健康去工作.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2011
2.符江.帶著快樂去工作.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2011
3.田由申,梁軍.人性的優點.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12
4.馬銀春.你的人脈價值千萬.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10
5.田由申.這樣說話辦事最給力.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11
6.齊惠民.其實你可以活得不累.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
7.馬銀春.一步到位.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11
8.田由申.1分鍾看透對方心理.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12
9.邱光洪.每天給自己一個寬慰.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1
10.雅文.做自己的心理調節師.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1
11.馬銀春.你的形象價值千萬.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10
12.馬銀春.行為決定作為.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5
13.郭剛毅.影響千萬人的明心修養課.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
14.趙文明.別和自己過不去.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08
15.許文娟.向國學大師學淡定人生.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16.葉舟博士.北大教授談人生.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17.馬銀文,吳學剛.改變人生的99次關鍵抉擇.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2008
18.馬銀春.贏在口才.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9
19.馬銀春.成大事一定要有好口才.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2007
20.邁迪·克裏斯.像老板一樣的優秀.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4
21.馬銀春.說話的藝術.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
22.馬銀春.處世的藝術.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
23.何致遠.凝聚力的產生.北京:海潮出版社,2004
24.張振忠.35歲前應具備的50種能力.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8
25.馬銀春.贏在細節.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9
26.葉舟博士.北大教授給出的21條博弈法則.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27.馬銀春.給你的生活減減肥.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12
28.馬銀春.你在為誰而工作.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