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商人與商計(1)(1 / 2)

中國人應該被稱作天然的商人。他們擁有高超的商業本能。他們精確,精明,在議價時有遠見,不辭辛勞地盡可能獲得更大的利潤,精通交易的訣竅。他們像最精明的西方商人一樣了解,低價賣出有時會獲利。

中國沒有階級,等級的區分也沒有美國這般固定。所有中國人根據他們的職業進行劃分。等級分為“士農工商”。每個中國人都使用這個詞,它表達了對各行業的相對評價,從最高到最低。翻譯成英文,就是“學者,農民,工匠或者體力勞動者,商人”。

這種安排不像看起來這樣簡單。學者在社會等級中排第一,因為大腦高於身體。農民第二,因為他自己不需要借助於什麼就可以生產物質產品,滿足各方麵的需要。工匠或者體力勞動者排第三,因為無論是用腦還是用手,他可以讓一個沒有什麼價值或者低價值的東西變得更加有用。商人排最後,因為他既不生產,也不增加東西本身的價值。他在別人工作和需要的基礎上進行買賣。他隻是一個交換的中介。無論是否正確,這是中國人的看法。這四個字廣泛使用。第一個字包括所有受過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官員。第二個字包括所有的土地耕種者。第三個字包括所有技術工人和非技術工人。第四個字包括各種商人。

中國商人雖然在本土上處於這樣的社會等級,但是他們不害怕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同行相比。中國商人機智,聰明,有魄力,正直可敬。他們享有誠實的聲譽和良好的信譽。最近一位英國作家說道:“中國商人獲得了所有和他們打過交道的人的尊敬。”幾年前,東方最重要的商業中心的最大的外國銀行的經理,就這一點說道:“相對於外國商家的良好信譽,中國人在這方麵沒有落在我們後麵。在世界的各民族當中,我很快就可以相信中清末民初時期的上海外灘。雲集的舊式帆船和喧鬧奔波的中國百姓,支撐了岸上西式高樓大廈的繁榮

國商人和銀行家。我可以提到一件事。在過去的25年中,本行和中國人做了很大的買賣,總額超過幾千萬兩白銀。我們從沒遇到過一個拖欠的中國人。”應該補充的是,無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沒有人比剛才這位銀行經理在這個問題上更具有發言權。

許多原因產生了這個結果。其中一個值得注意。中國每年所有的事物都有一個三天的“還債日”。隻要雙方同意,賬目可以拖兩天。但是在新年這一天,所有交易都要生效,收支算清,欠款歸還。這條規矩有時被違反,也是事實。但是它也是固定的,強製性的。在中國的某些地區,如果借款者在年底的十天裏還了債,放款人要給他的利息打折扣。但是隻有非常窮的人才會要求這種讓步,因為這樣就會降低他們將來借款的能力。習俗要求體麵的中國人要在天黑之後,在屋外進行交易。即使是晴朗的月圓之夜,他們也要提一盞燈籠。這種特殊做法的結果是,在大年初一一大早,中國城市的街上就會出現一種奇怪的景象。可以見到穿著體麵的東方人,在大太陽底下急匆匆地走,一手拿著鈔票,一手提著燈籠。對於他們來說,這是理論上的除夕。隻有當錢都收回來之後,新年才到來,燈籠才熄滅,他們才注意到陽光。

晚清狀元出身的張謇放棄仕途,創辦了大生集團,為中國企業家留下了諸多寶貴精神遺產

中國人應該被稱作天然的商人。他們擁有高超的商業本能。他們精確,精明,在議價時有遠見,不辭辛勞地盡可能獲得更大的利潤,精通交易的訣竅。他們像最精明的西方商人一樣了解,低價賣出有時會獲利。一個在北京經營小旅館的中國人(中國人把這種人也當做商人)曾經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應用這個原則。他向美國公使館詢問,根據我們的法律,是否可以從他的旅館趕走一個不付錢的美國客人,並留下他的行李作抵押。他被告知可以,並且得到建議,如果他想趕走這位不付錢的美國人,最好讓他把行李也拿走,因為他的行李也就是兩個半美元。

他回答到:“那也許是真的,但是有兩塊半總比沒有好。事實是,當他第一次來找我時,我同意讓他以每天一美元的價格住下來。他住了六個月,一個子沒給。然後我把價格降到半美元一天,為了減少自己的損失。”這件事不是為了說明東方人的精明程度,而是他們那令人費解的算計方法。

東方的零售商(英國朋友這樣稱呼他們)和他們西方的同行有很大的不同。外國商人研究他們商品的成本,質量,市場情況,供求情況,然後根據這些來定價。

中國商人同樣認真地研究這些方麵,另外他們還研究每個顧客。他從頭到腳地打量他們,快速給出準確的判斷,包括他的性格,他在討價還價時是緊是鬆。一個不懂漢語的外國人常常因為他的無知,而付出高於百分之十到百分之百的價錢。

一次我站在市場上一圈中國人的外邊,他們正在從滿臉皺紋的老園丁手裏買紫羅蘭。他正以兩文錢一束的價格處理他的花。我旁觀了一會兒買賣,擠到人群中問老人紫羅蘭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