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梁宗岱生平、作品與瓦雷裏主要生平、作品對照年表(3 / 3)

出版詞集《蘆笛風》(桂林《如實》(第二卷)出版。華胥社)、小說與短劇譯文集《交錯集》(桂林華胥社)。

1944年在北碚譯員訓練班擔任訓練班主任兼教授。

1944年《雜集》(第五卷)出版。

拒絕進入蔣介石的“智囊團”。

《關於我本人的版畫》出版,以作者本人的版畫作插圖。

發表論文《試論直覺與表現》(重慶,《複旦學報》)。

沉櫻得知梁與甘少蘇的關係,攜子女棄梁而去。

冬天,辭去複旦大學譯員訓練班主任兼教授職務,回到百色,整理家業。

繼續翻譯《蒙田試筆》,開始直接從德文翻譯歌德的《浮士德》。

開始致力研究中草藥。

1945年與雷沛鴻合辦西江學院。擔任該學院教授、教務長,其後還擔任代理院長,直至廣西解放前夕。

1945年瓦雷裏病重,7月20日去世,享年七十四歲。

《論伏爾泰》發表。

《我的浮士德》(草稿)單行本出版。

1946年《我的浮士德》單行本出版。

1949年接到準備全家轉移去台灣的沉櫻的來信。從廣西飛到上海,希望至少能阻止子女赴台。未果。

1950年10月,作為特邀代表參加廣西人民代表大會。

在省政協成立大會上當選為第一屆政協委員兼省參事。

1951年含冤入獄。在囹圄中度過五十歲生日。港澳及海外一度傳言他已屈死獄中。

1954年當地政府宣布:梁宗岱無罪釋放。

1955年赴南寧,在廣西人民醫院對其自製的兩種藥物進行臨床試驗。沒能引起重視。

1955年維吉爾的《田園詩》瓦雷裏譯本,豪華版(共二百四十五冊)出版。

1956年《田園詩》普通版出版。

法國國家研究中心開始出版他的《手記》。

1956年被中山大學聘為法語專業教授。成為中山大學學術委員會成員。

1957年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成為廣東分會理事;加入作家協會,當選為理事。任廣東省第二屆政協委員,後續任第三、第四屆政協委員。

1958年與中山大學師生一道下放到東莞縣麻湧公社。為此寫下《麻湧雜詠》(古體詩四首)。

1959年創作舊體詩《春來》(共兩首)。

1960年創作舊體詩《惠陽西湖小唱》(共四首)。

1961年創作舊體詩《虎門懷古》(共五首)。

1962年創作舊體詩《海南小詩》(共兩首)。

撰寫《論神思》、《怎樣認識於連這個人》等文章,發表在《羊城晚報》上。

1966年“文革”開始後,被揪鬥、挨打。在香港第二次風傳,梁宗岱已經不在人世。

1968年下放到幹校勞動。

1968年《全集》(第一卷)進入最經典的“七星文叢”。

1969年在惡劣的生活和勞動條件下,患上遷移性濃陽菌“敗血症”並發急性黃疸,幾乎喪命,後被轉回廣州急救。基本痊愈後,9月再度下放英德農場。11月,獲得“解放”,領回全部被凍結的工資,銀行存款也宣布解凍。

1970年《全集》(第二卷)進入“七星文叢”。

1970年中山大學外語係並入廣州外國語學院,梁宗岱隨外語係轉至廣外,任法語教授。

參與翻譯聯合國文件,參加《新簡明法漢詞典》的編訂工作,審校《恩格斯與保爾·拉法格、勞拉·拉法格通信集(二)》。

重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和《浮士德》。繼續研製中草藥。後來寫下《我學製藥的經過》文稿。

1973年《手記》(第一卷)進入“七星文叢”。

1974年《手記》(第二卷)進入“七星文叢”。

1976年長女思薇偕夫回國探望父親。在此之前,二女思清已作過一次試探性的訪問。

1978年《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譯著)被收入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莎士比亞全集》第十一卷中。

1979年赴京參加中國第四次文代會,見到多年不見的老朋友劉思慕、羅念生、卞之琳等人。

1980年通過學生黃建華,與瓦雷裏之子取得聯係。

3月,突然發病。從此身體狀況開始急劇變壞。當時正在重譯《浮士德》。堅持將上卷譯完。在開始譯下卷時已力不從心,無法執筆。

1981年開始癱瘓,反複住院。

1983年病情進一步惡化。

11月6日辭世,患的是腦動脈硬化及敗血症。

胡喬木、巴金、朱光潛、劉海粟等知名人士送花圈、發唁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