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時30分,開始上午操練,主要內容是軍姿。
12時,吃午飯,一般是饅頭、炒土豆、白菜肉片、炒黃瓜。
12時40分至14時10分,是午睡時間。
14時10分,操課,主要內容是政治學習和文化學習。
17時30分,吃晚飯,米湯加饅頭,兩個素菜。擔負降旗任務的部隊提前40分鍾做好準備,準備降下國旗並護衛回到駐地。
18時,讀書讀報或體育活動。
19時30分到20時30分,為業餘活動時間,每周一、三、五組織看電影或錄像,二、四、六組織勤務研究等內容,星期日整理個人衛生。
21時,準時熄燈就寢。
執行任務的國旗護衛隊的戰士,每天要換6次衣服:淩晨,比當天升旗時間早一個小時,營地自衛哨兵便從睡夢中把擔負升旗任務的戰士叫醒。戰士們起床後,穿上升降國旗專用的禮服,從槍庫中領出升降旗專用的禮賓槍。升完國旗回到駐地,他們要立即換下禮服,穿上武警戰士通常穿的常服。有站國旗哨任務的戰士,又得換上值勤禮服,站完哨回到駐地,又要換上常服。晚上降旗時,再次穿上專用禮服,回來又換上士兵常服。
如此日複一日,年複一年。
不難看出,國旗護衛隊戰士的生活是枯燥而瑣碎的,沒有絲毫的浪漫。而十八九歲,正是人生精力充沛,追求浪漫的多夢季節。好動,求新,喜歡探索,是處在這個年齡段的青年人的性格特征。但令人吃驚的是,不少參軍一年多的戰士,到北京後,除了天安門這片天地之外,他們沒有去過北京的其他地方。
隻要稍微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國旗護衛隊的戰士手上一律長著厚厚的老繭,那是他們長期操槍在鋼塊上拍打出來的。他們的臉龐黑黑的,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大許多,那是他們長期經受風霜雪雨洗禮的見證。他們的站、走、坐,一舉一動都顯現出一種軍人特有的陽剛之美,那是他們嚴格要求、嚴格訓練的結果。
國旗衛士們就是這樣無怨無悔地挺立在“天安門第一哨”的崗位上,有一首《國旗護衛隊隊歌》,唱出了國旗衛士們的心聲——迎著東方的晨曦,懷著赤誠的情意伴著莊嚴的樂曲,我們升起了國旗,國旗,國旗,高於一切。我們向你敬禮,時刻守衛在你的身旁,你永遠飄揚在我們心裏。迎著東方的晨曦,懷著赤誠的情意站在光榮的哨位,我們護衛著國旗,國旗,國旗,高於一切。我們時刻銘記,時刻守衛在你的身旁,你永遠飄揚我們心裏,你永遠飄揚我們心裏,飄揚我們心裏。
國旗方隊的故事
1999年10月1日上午,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盛大的閱兵、遊行慶典活動。閱兵分列式過後,群眾遊行隊伍緊隨受閱部隊精神抖擻地向廣場進發。人們欣喜地發現,一麵巨幅國旗在一群年輕士兵的護衛下,從東長安街飄過來,士兵們踏著《歌唱祖國》的旋律,高呼著:祖國萬歲,共產黨萬歲!這就是國慶遊行隊伍的儀仗方隊——國旗方隊。
擔負這一光榮而艱巨任務的是被國務院、中央軍委命名為“中國武警第一旅”的武警北京總隊特警支隊的官兵們。為了這一天,在長達半年多的方隊訓練中,特警官兵飽蘸汗水、淚水甚至鮮血,將對祖國母親的祝福熔鑄在那麵特大的國旗裏,奉獻著對祖國母親的滿腔赤誠。
1999年建國50周年的國慶
熟悉特警支隊的人都知道,這支被譽為“中國武警第一旅”的機動防暴支隊,官兵不僅有槍響靶落的絕技,也有飛牆走壁的真功,以能征善戰著稱。
50周年慶典,遊行儀仗隊展現出新中國最大的一幅國旗,同時也展現了新中國有史以來最莊嚴最宏偉的國旗方隊。這次國旗方隊由1008人組成。國旗由10幅紅綢組成,長25米、寬17米。在每幅之間都縫有一排排布兜,由286名官兵在下麵雙手插入布兜,手擎著正步行進。國旗四周由黃色花束組成寬5米的鑲邊,整個方隊分36排、28路,通過天安門城樓前共498米、664步,時間為7分50秒。
在這498米的行進過程中要求每步必須為75厘米,在規定的時間必須走完664步,不能有絲毫誤差。官兵們參照三軍儀仗隊和國旗護衛隊的訓練方法,進行全封閉強化訓練。支隊接受任務後,針對部隊是以正步通過近5130米的天安門廣場,訓練科果斷地提出,要想確保任務的圓滿完成,所有參訓人員的身體素質必須達到連續正步不停留走完2000米全程。
提高身體素質,沒有捷徑可走,特警戰士開始每天5公裏越野訓練,其實,這項訓練科目是特警支隊的長年必修課,現在隻是加大了訓練次數。開始訓練時,把那些從機關後勤單位下來參加訓練的勤雜人員累得夠嗆,這些後勤保障人員因為工作的特殊性,極少參加軍事訓練,身體素質不能同戰鬥班戰士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