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廈門失守(1 / 2)

當時的英國政府有著不可思議的侵略野心,義律在中國如此拚命地開展掠奪活動,英國政府還是感到不滿足。

1841年4月(道光二十一年三月),義律將由他親自擬定的,琦善答應過的《穿鼻草約》送往倫敦。英國政府有關要員看完《穿鼻草約》之後,認為勒索太少,為此大為不滿,連忙撤銷了義律在中國的職銜,改派野心更大,也更為狡猾的璞鼎查擔任全權代表來到中國,企圖發起更大規模的侵華戰爭,以掠奪更加豐富的權益。

璞鼎查在當年六月二十四日(公曆8月10日)抵達澳門。他在整頓商務和部署軍事的同時,派秘書到廣州向清朝地方當局提交了一份議和“綱要”,並威脅說:“倘若清政府不派出全權代表,接受綱要上所列舉的所以條款,我們就要率領大軍北上天津。”而當廣州知府餘保純前往澳門求見璞鼎查,想問明具體情況的時候,璞鼎查又拒而不見,傳出話來說:“我們根本就沒有打算在廣州開展談判,而是計劃盡快往北麵進軍。”可見,他早就下定了擴大戰爭的決心。

七月初五日(公曆8月21日),璞鼎查留下少數陸軍和“鱷魚”號等五艘軍艦駐留香港,自己則率領十艘軍艦、四艘輪船、一艘領航測量船、二十二艘運輸船,一共裝載了二千五百一十九人,三百三十六門大炮,氣勢洶洶地自廣東海麵北上。這已經是英國侵略軍第二次北上了。

七月初九日(公曆8月25日)黃昏的時候,英軍艦隊來到福建廈門。廈門地方官得知消息以後,立即派人詢問英國人的來意。璞鼎查給福建水師提督竇振彪寫信說:“除了要求中國政府接受我們去年在天津所提出的全部條件之外,還請你放棄廈門,把廈門的全部堡壘交給我們駐守。”當時竇振彪不在廈門,正在廈門的閩浙總督顏伯燾和駐守金門的總兵江繼芸決定奮力抵抗,一場保衛戰就此拉開了帷幕。他們組織廈門各地的守兵,從三麵抵抗英軍。

第二天中午,英國侵略軍左隊開炮進攻鼓浪嶼,右隊攻打廈門沿岸的炮台。守軍開炮回擊,但是由於重炮安設在炮台的牆門裏,城牆很厚,城門又深,炮筒隻能直射,不能左右旋轉。英軍看到這一情況,讓艦船避開炮台的直射路線,從兩側發起進攻。扼守炮台的清軍連續開炮,卻始終不能擊中英軍的艦船,英軍艦船衝進了廈門的內港,用舢板船把士兵運到岸邊,展開強行登陸,瘋狂地攻打鼓浪嶼炮台。扼守炮台的清軍爭先恐後地英勇還擊,和敵人展開了你死我活的搏鬥,他們手中的刀、槍、矛、戟被敵人打掉之後,就撿起石頭進行攻擊。

在整個戰鬥過程中,總兵江繼芸、副將淩誌、都司王世俊等將領先後戰死,士兵也不斷地犧牲了,剩下的士兵抵擋不了,不得不退了下來,英國侵略軍強行占領了鼓浪嶼炮台。鼓浪嶼是海上通往廈門的咽喉要地,它的失守,無異於在清軍心理上狠狠地打擊了一下。接著,英軍又在廈門南普陀附近登陸,越過城南郊區,逼近了廈門城南門。顏伯燾見無力保衛廈門城,當天晚上率軍退到石寨,接著又退守到同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