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橋戰役,我軍以五個團的兵力,采取攻點打援的戰術,殲滅日軍大佐以下465人(內俘少尉以下24人),偽軍483人;並攻占車橋鎮,迫使敵人放棄曹甸、涇口等13處據點,收複了淮安、寶應以東地區,是華中新四軍對敵作戰中一次較大的殲滅戰。這次戰役,打亂了日偽軍“擴展清鄉”計劃,實現了貫通華中戰場蘇中、蘇北、淮南、淮北四大戰略區的聯係,進一步改善了蘇中抗戰局麵.擴大了我軍的機動範圍。
日本投降龍騰日落
1945年夏,德國法西斯已經滅亡,歐洲戰爭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進入最後階段,盟軍在亞洲大陸各戰場對日軍發起反攻。
7月26日,中、英、美三國政府聯合發表針對日本的《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除此一途,日本即將迅速完全毀滅”。這個公告,實際上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對日本法西斯發出的最後通牒。在世界反法西斯總反攻的浪潮中,日本就像隻破敗的帆船,很快就會在風雨飄搖中沉沒。
但日本政府並沒有表示接受這個公告的任何跡象,日本首相鈴木還公開拒絕了《波茨坦公告》。日本海軍司令部總長豐田副武說道:“要投降,除維護國體外,還必須附帶三個條件:一、日本自行處理戰犯;二、自主地解除武裝;三、盟軍不得占領日本本土……”
“與其無條件投降,不如實行本土決戰!”陸相阿南惟畿打斷豐田副武的話,一拍桌子,站起身朗聲說:“我們在本土決戰,雖然不能確定勝利,但還可一戰,打得好還可以擊退登陸敵軍。所以,我堅決反對無條件投降!”
日本對《波茨坦公告》采取的“默殺”態度,激怒了美國,分別於8月6日和9日,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上空先後升起了巨大的蘑菇雲,頓時兩座城市變成了火海,幾十萬人死亡,受傷和失蹤,數以萬計的建築物被毀。毀滅了這個重要的軍事基地,日本舉國震驚。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後,蘇軍按照同盟國會議對日作戰的協定,於8月8日對日宣戰,9日即出兵中國東北,對關東軍發起進攻,並迅速突破日軍防線。
與此同時,中國的各個戰場也已進入對日全麵反攻。8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號召“中國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應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力地配合蘇聯及其他盟國作戰。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人民軍隊,應在一切可能條件下,對於一切不願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實行廣泛的進攻。”
麵對如此沉重的打擊,天皇終於作出投降的“聖斷”,8月14日禦前會議正式作出接受《波茨坦公告》停戰投降的決定,15日天皇向全國廣播了決定無條件投降的詔書。日本投降的消息傳開以後,中華大地沸騰了,無論是解放區大後方還是淪陷區,人們迅速傳遞著這突如起來的喜訊,好讓更多的人早些知道,分享這份喜悅。是啊,沒有什麼比生命更值得珍惜,當被蹂躪和踐踏的生命重又煥發新春時,心頭的壓抑全消,心中的愁腸盡失,心底的苦難不在!那一刻,猶如靜水中投入一顆巨石,掀起狂歡的巨浪。
1945年9月2日上午,日本東京灣,晴空萬裏,碧波無垠。美國戰列艦“密蘇裏號”迎來了一個莊嚴的時刻,9時許,一副哭喪像的日本投降代表登上這艘美國軍艦“密蘇裏”號簽署了投降書。中國代表徐永昌和其他盟國代表紛紛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接受投降。
9月3日這一天被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日,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結束的日子。
日本帝國主義者在侵華的十四年中,中國人民飽受日寇的蹂躪踐踏和屠殺,國土淪喪,血流成河,生命如芥,日軍犯下了滔天罪行。根據戰後幾十年的調查,我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的傷亡達3500萬人以上。其中還不包括日軍侵占台灣50年所殺害的中國人和侵占東南亞時所殺害的華僑人數。
十四年間,為反抗日本侵略,國共兩黨結成了統一戰線,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同日本法西斯浴血奮戰,最終取得了抗戰的勝利。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振奮民族精神,自強不息,為世界的和平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