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人在吃了苦頭之後,就對地道采取煙熏、水灌、放毒等辦法進行破壞。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根據地軍民依靠群眾的智慧,想出了對付敵人的方法。在地道中設有防水、防毒和通風的設備,並在某些容易被敵人挖開的地道中設有陷阱,使敵人的陰謀無法得逞。這次戰鬥,敵人除付出傷亡200多人的代價外,什麼也沒得到。
地雷戰、地道戰,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威風,打得敵人聞風喪膽。
日軍在中國的“最後一跳”
隨著太平洋戰場和中國戰場形勢的變化,在華中敵後戰場堅持抗日戰爭的新四軍,經曆了艱苦、複雜、殘酷的鬥爭,勝利地度過了最困難的1943年(1943年,意大利法西斯投降)。1944年,歐洲戰場上的德國法西斯勢力節節敗退,亞洲戰場上的日軍也在走下坡路。麵對越來越不利的處境,日本侵略者為了援救其入侵東南亞的孤軍,決定在中國戰場上打通平漢、粵漢和湘桂鐵路,以連接從中國東北經北平、鄭州、武漢、南京通往東南亞的大陸交通線,並摧毀中國南部的中美空軍基地。這是日本頭號戰犯東條英機在中國大陸上發動的最後一次大規模進攻,故稱“最後一跳”。
麵對日軍的猛烈進攻,國民黨部隊抵擋不住,一路潰敗。然而,由於日軍向國民黨正麵戰場的進攻,相對減輕了敵後根據地戰場的壓力,八路軍、新四軍抓住時機,開展局部反攻,打擊敵人,恢複原有根據地,並努力擴大新的地區。
1944年3月,新四軍在江蘇淮安東南地區車橋鎮附近,對日偽軍進行了一次攻點打援的殲滅戰。
車橋是位於淮安東南約20公裏處的一個大鎮,是聯係蘇中和蘇北的戰略樞紐,是日偽軍控製淮安東南及寶應地區的重要據點,也是日軍第65師團和第64師團的接合部。日偽軍在車橋高溝深壘,並以日軍1個小隊和偽軍1個大隊及補充大隊、別動隊等部共500餘人駐守。
鑒於敵人隻能沿公路前來,進入口袋形地域後,施展不開,第1團就以1個營正麵構築陣地阻擊,主力隱蔽於蘆家灘以北一線,以便在適當時候出擊。
我軍對車橋的攻擊行動很順利。但直到下午,增援的敵人還沒有蹤影,狂烈的東北風帶著漫天的黃塵卻不期而至。“鬼子還來不來增援?”設伏的官兵們在心裏犯起了嘀咕。
戰役之前,我軍曾暴露攻擊涇口的意圖,使敵人有所防備後,卻不作任何行動。這就使得敵人很難判斷我軍的真實企圖。估計敵人會按我們的“指揮棒”行動。
果然,3時許,240餘名日軍官兵乘坐卡車向我軍的伏擊圈奔來了。
敵人進至周村附近,先是一陣炮轟。後來沒有發現我軍還擊,就以一部沿公路搜索前進,其餘仍乘車跟進。待進至離我軍正麵陣地200米處,突然遭到我軍第3營襲擊。致以一部向我軍正麵攻擊,其餘則迅速下車散開在公路以北一線,不料這一來,散在公路以北的敵人正好陷入我軍預設的地雷陣中。遠遠望去,黃沙衝天,黑色的煙塵迷離一片。敵人被迫龜伏於我軍陣地前,而以一部向我軍陣地右翼東北方向實行迂回。第4連從北向南運動,打敵翼側。戰士們在5公裏一片寸草不長的開闊地上,1個班1個班地躍進,1槍也不發,真好像是演習一樣。當他們接近了敵人,猝然拚開手榴彈。敵人在忙亂中被逼退到小韓莊附近,不敢動了。
4時許,偵察員報告,第2批增援日軍約200人又到。必須把兩批援敵隔斷,或者予第2批更大殺傷後才使敵人會合。團長寥政國隨即要第6連沿公路北麵遠距離出擊。第6連以殺敵勇猛聞名全團,接敵極為迅速。一陣手榴彈給第2批援敵以迎頭痛擊,隨後把他們壓縮在小西莊以南一帶,到下午6時援敵先後來了4批。第3批被我軍阻住,第4批過來,又給阻住。公路上和兩側硝煙衝起,炮火連天。敵人被隔斷,前後不能相顧,一截截猶如分屍的巨蠎,在地上滾動著,嚎叫著。
這時,我軍已經查明:增援之敵是日軍第65師團第52旅團第60大隊,由山澤大佐率領前來。山澤此人,凶狠好鬥,每戰都親臨前線,但性情暴躁,剛愎自用。他拂曉帶第1批部隊從淮陰上車,原先以為稍經戰鬥,即可增援車橋,及至意外遭到我軍的堅強阻擊,才急電催促各據點日軍馳騁。於是調一批,來一批,先後一共調來了4批援軍。這就給我軍以更多殺敵之機。我軍分段攔截敵人,不斷地予敵以重創,而且摸清了敵人的底數。至下午7時,為了集結部隊以便當晚發起總攻,才讓敵人暫時會合於韓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