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內戰外患崢嶸歲月(1)(1 / 3)

劃時代的槍聲

大革命失敗後,全國一片白色恐怖,許多黨組織和革命群眾團體遭受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殘酷鎮壓和血腥屠殺,千千萬萬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被殺害、被監禁。革命力量受到慘重的損失。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革命的烈火更是撲不滅的。汪精衛與蔣介石相互勾結後,革命要求中國共產黨人必須用新的鬥爭方式來解決問題,中國革命必須以新的鬥爭形式進行。

大革命失敗的慘痛教訓使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掌握軍隊和進行武裝鬥爭的極端重要性。於是在這危急關頭,中國共產黨決定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用革命的武裝反對反革命的武裝,挽救中國革命。周恩來被任命為前敵委員會書記,到南昌領導起義。

7月27日,周恩來秘密來到了南昌,住在朱德的家裏。朱德在德國、前蘇聯學習和工作了4年,1926年回國後,被派往軍隊做黨的工作,後來曾擔任軍官教育團的團長兼南昌市公安局局長,對南昌敵人的情況很了解。周恩來一到,朱德立刻向他彙報了情況。

接著,周恩來就到江西大旅社開會,通過會議,周恩來主張由葉挺等部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根據周恩來的建議,黨中央臨時政治局通過和決定了舉行南昌起義的計劃,並決定成立由周恩來、惲代英、葉挺等人組成黨的前敵委員會,決定在30日晚具體組織和領導起義。

南昌地處贛江下遊,是江西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當時在九江、南昌一帶敵我力量的對比是這樣的,我黨可以掌握和影響的部隊,能夠集中到南昌的大約有3萬人,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出共產黨員葉挺任師長的第11軍24師和共產黨員周士第任團長的第4軍25師73團。葉挺的部隊駐紮在九江,周士第的部隊駐紮在九江——南昌鐵路沿線的馬回嶺車站,這兩支部隊的兵力加起來有近萬人;二是賀龍任軍長的第20軍。當時這支部隊是剛剛從鄂東開到九江的,兵力大約有兩萬人。三是共產黨人朱德任團長的第3軍軍官教育團。此外,還有第25師也準備向南昌進攻。

而這時,南昌城裏敵人的力量比較薄弱。朱培德第5路軍的主力第3軍和第9軍分別駐紮在吉安、進賢一帶,而朱培德本人當時正在廬山與張發奎等人一起商討反共事宜,南昌城裏隻有朱培德的一個指揮部和6個團,共計1萬餘人,從力量對比上看,革命武裝的力量遠超過反革命武裝的力量。

可是,就在臨近起義的關鍵時刻,機會主義分子張國燾以黨中央代表的身份來到了南昌。7月29日,當時在九江的張國燾就以中央代表的名義,接連兩次給起義前敵委員會發電報,說“暴動要慎重”,並提出要等他到南昌後再決定是否舉行起義。

30日早晨,張國燾到南昌,前敵委員會立即召開緊急會議,會上發生了激烈的爭辯。張國燾站在陳獨秀投降主義路線的立場上,說什麼:起義如果有成功的把握,可以舉行,否則不可動。起義要得到張發奎的同意,否則不可動。

前敵委員會的幾個同誌一聽,感到很不對勁。起義早都準備好了,還有什麼好討論的呢?再有,張發奎是什麼人?他是國民黨的一個軍閥,任第二方麵軍總指揮。當時已發現他有反共的陰謀,他下令要賀龍、葉挺把部隊從南昌撤回去。這樣一個軍閥是絕對不會同意起義的。前敵委員會的同誌都反對張國燾的錯誤主張,對他說:“暴動不可推遲,更不可停止”,“對於起義,共產黨應當站在領導的地位,不能依賴軍閥。”最後,周恩來斬釘截鐵地說:“還是幹!”

由於張國燾的橫加阻撓,隻好第二天再接著開會。周恩來等人又同張國燾進行了激烈的鬥爭。最後,張國燾屈服了,表示服從多數。但是,起義的時間被拖延了。前敵委員會決定在8月1日4點起義。

在周恩來同誌的直接領導和組織下,起義的準備工作進展得很順利。從前敵委員會和起義總指揮部的領導同誌到部隊各級幹部,都廢寢忘食地工作,絕密地研究了每一個戰鬥部署,反複考慮著戰鬥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理想,一個共同的信念:起義一定要成功。

31日晚上,起義的命令已傳達到每個戰士。起義部隊分別進到敵軍的營房附近。當時,在南昌城內的敵軍有4個團,已經處在起義部隊的秘密包圍和監視之中。

這時,朱德執行著一個特殊任務:他把敵人兩個主力團的團長和副團長三人請來,熱情地設宴招待,酒足飯飽之後,又留他們打麻將。到9點多鍾,由於一個副營長的告密,敵人的3個團長才急忙趕回去。起義的消息已經泄漏,朱德馬上報告指揮部。前敵委員會當機立斷,決定起義提前兩小時舉行。

子夜過後,當時針指向二時,“當當”的鍾聲還未消失,南昌城頭就響起了“叭叭叭”的槍聲,幾顆紅色信號彈劃破烏藍的天空。起義開始了。在周恩來和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的指揮下,左臂上纏了白毛巾的起義軍,立刻衝進被包圍的敵人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