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美國原子彈的震撼,國民黨軍政部欲加強國防科技力量,就派華羅庚與吳大猷去重慶商談,華羅庚和吳大猷向他們陳述我國科學落後,應培養人才入手的觀念。他們采納此意見,由軍政部資助費用,決定讓華羅庚、吳大猷、李政道、朱光亞、唐敖慶等人奔赴美國。
1946年秋,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邀請華羅庚訪問美國。臨行前華羅庚接受了《東南日報》記者趙浩生的采訪,隨後赴上海安頓好妻子兒女,便偕同李政道、朱光亞、唐敖慶等人在黃浦江畔登上“美格將軍號”輪船飄洋過海前往美國。
華羅庚在美國期間,首先在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做研究工作,又在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數論課。隨後住進醫院醫治殘腿。經過手術,兩條腿總算可以靠攏了。為了活動筋骨,他聽從了醫生的話,學會了遊泳,又經常騎自行車,每天還特意走許多路,很快便行動自如了。
1948年,美國伊利諾大學聘他為終身教授,同時該大學說明除聘請他外,還可由他選擇兩位傑出青年數學家,使他們的大學成為研究代數中心。他接受聘約,將夫人吳筱元和三個兒子接到美國,他和妻兒們住在伊利諾伊州阿爾巴勒城的一座舒適的洋房裏,華羅庚本人則每天坐著雪亮的小汽車到伊裏諾大學上課。華羅庚在美期間,在數論、代數與複分析方麵做出了大量卓越的貢獻,他研究的範圍不斷擴大,掌握了二十世紀數論的至高觀點,並糾正了兩個歐洲數學家在20年前所作的證明中的一個錯誤。美國同行對他的天才和成就讚歎不已。但是,物質的享受、生活的安逸並沒有使華羅庚萌生久居之意,身在海外,他的心卻時刻牽掛著祖國,牽掛著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對美國爾虞我詐的社會總是不堪忍受,常發出肺腑之言:“梁國雖好,非久居之鄉”,認為樂土還在故鄉明月處。
1948年三月,國內在中央研究院代院長朱家驊主持下,用無記名投票方式,選出第一屆院士81人,其中數學家五人,華羅庚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