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馬洋接親車到門口時,新郎要跑步迎上去,向送親的人說色倆目,並圍著接親車跑一圈。然後向新娘車上坐的壓箱人(伴娘或新娘的弟弟、妹妹)呈上早已準備好的下馬洋,新娘才會下車進門。
掛門簾新娘的弟弟拿上準備好的門簾,待男方家給了搭門簾禮金後,才掛上門簾。新娘由伴娘和嫂子攙扶陪伴進入洞房後,由新郎揭去蓋頭。
迎親男方迎親的人和鄉親們站成一排,有些地方在門口擺一盤幹果,門上貼“喜”字和對聯,等候送親的人。送親的人到來並全部下車後也站成一排,互道色倆目,再入大門。男方迎親的人和女方送親的人被安排到堂屋入席。
念尼卡哈當新娘入洞房,送親人和迎親人進屋後,男方家一方麵安排接待恭喜的客人,一方麵請阿訇給新郎、新娘念尼卡哈。在堂屋(多在炕上)正中坐阿訇,兩邊坐德高望重者、證婚人、父母等,然後在阿訇麵前設一張桌子,新郎、新娘跪在阿訇的對麵,聆聽阿訇的教誨。阿訇先問雙方是否有政府頒發的結婚證書,並向結婚的男女雙方和證婚人一一詢問是否同意這門婚事,然後誦念《古蘭經》有關章節。完畢後,所有的來賓雙手捧起作“嘟哇”,同時散“乜帖”。
入宴席念尼卡哈後,男方家安排賓客入宴席。
吃茶送親的客人在吃過宴席後,由男方家兄弟、親戚、鄰居請去,再安排喝茶休息,俗稱“吃茶”。
耍公婆送親的客人去吃茶時,有些地方在新娘入洞房或在念完尼卡哈後,舉行耍公婆儀式。
擺針線有些地方在送親的客人去吃茶回來時,還要舉行擺針線儀式。新娘把當姑娘時在家做的衣帽,刺繡的枕套、荷包、鞋墊和男方家送的禮物、首飾等物品陳列,讓眾人欣賞,叫“擺針線”。
吃起腳男方家安排的退客的宴席,叫“吃起腳”。過去娶親沒有汽車,都是由“腳戶”趕著馬、騾子、毛驢等娶親、回親。婚宴結束後,最後再吃一次宴席,由“腳戶”起程送送親的人。
耍新娘結婚當晚,親朋好友、鄰居等年輕人成群結夥到新房,有的讓新郎、新娘表演一些節目,也有的讓新娘擀長麵,姐夫、姐姐可製造各種障礙,看新娘的尷尬。
入洞房眾人離去後,陪親的人為新人鋪床,安頓新郎、新娘休息。
婚後浴第二天拂曉,新郎的嫂子要準備好一桶熱水,放在門口,讓新郎、新娘拿去洗大淨。
認門新郎、新娘起床沐浴後,新娘梳妝打扮,戴上白帽,名曰“收發”或“上頭”,表示已成婚。隨後由新郎家的至親婦女陪同,向公婆及長輩們施禮問安,說色倆目,認婆家大小。
回門婚禮後的第三天(有的地方為七天、十天等),新郎、新娘帶上禮品,一般由新郎的母親陪同去看望新娘的父母及親屬,稱“回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