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8年(唐肅宗乾元元年)敦煌再改為沙州,廢壽昌縣為壽昌鄉。
公元756年(唐代宗永泰二年、大曆元年)吐蕃占領甘、肅二州。新任河西節度使楊休明徙河西節鎮沙州。
公元767年(唐大曆二年)吐蕃圍沙州,刺史周鼎求救於回鶻。最後,經數年爭奪,吐蕃攻占沙州。(吐蕃占沙州時間有777年、782年、785年、787年等不同說法。)、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唐與吐蕃盟約,河西全歸吐蕃統治。吐蕃放回在沙州虜去將士僧尼八百餘人。
公元785年(唐貞元元年)沙州玉關驛戶泛國忠等六人攻殺吐蕃節兒。
公元848年(唐宣宗大中二年)敦煌張議潮率沙州軍民起義,收複沙、瓜二州。之後,派人到長安告捷,唐授張議潮為沙州防禦使。
公元851年(唐大中五年)唐在沙州置歸義軍,授張議潮節度使。
公元860年(唐懿宗鹹通元年)張議潮在敦煌莫高窟開窟為功德,使畫工繪壁畫。
公元867年(唐鹹通八年)張議潮奉命入朝,其侄張淮深以歸義軍節度留後,執掌瓜、沙政權。
公元868年(唐鹹通九年)敦煌遺書保存有是年成都雕版印刷的《金剛經》,印刷技術已很成熟。
公元872年(唐鹹通三年)張潮病逝於長安,葬長安東南滻水之濱。
公元890年(唐昭宗大順元年)歸義軍節度使張淮深及妻陳氏及六子以亂殞命。瓜州刺史索勳代守歸義。
公元892年(唐景福元年)唐任索勳為歸義軍節度使。
公元894年(唐乾寧元年)張議潮十四女和其婿李振明,殺索勳一家,立議潮孫張承奉為歸義軍節度使,李宏願為副使。
公元905年(唐哀帝天佑二年)張承奉在敦煌建立“西漢金山國”,自稱“白衣天子”。(“金山國”立國另有906年、908年之說。)是年回鶻來寇金山國,敗之。
公元耵1年(後梁開平五年、乾化元年)甘州回鶻狄銀率兵來寇金山國取勝,訂立城下之盟,張承奉屈結“父子之國”。
公元914年(後梁乾化四年)張承奉卒,張氏後嗣遂無人,原吏部尚書曹仁貴執掌瓜、沙政權,去“金山國”號,複節度稱。
公元924年(後唐莊宗同光二年)曹議金遣使入貢,被授歸義軍節度使、沙州刺史、檢校司空。公元935年(後唐清泰二年)曹議金卒,曹子曹元德繼任歸義軍節度使。
公元940年(後晉高祖天福五年)沙州歸義軍節度使曹元德卒,其弟曹元深繼掌軍政。
後晉遣供奉官張匡鄴、彰武軍節度判官高居誨出使於闐,道經瓜、沙,曹元深等郊迎。
公元945年(後晉出帝開運二年)曹元深卒,以瓜州刺史曹元忠為沙州留後。
公元949年(後漢乾二年)曹元忠遣步軍教練使梁再通等,向朝廷獻硇砂一十斤。
公元964年(宋乾德二年)於闐太子三人至沙州禮佛,並獻《法華經》。
僧繼業等三百人求舍利與貝多頁書,送經沙州往天竺。
公元968年(宋開寶元年)曹元忠稱敦煌王。
公元974年(宋太祖開寶七年,遼保寧六年)曹元忠卒,侄延恭繼為歸義軍節度使。
公元976年(宋開寶九年,太宗太平興國元年)曹延恭卒,其堂弟延祿繼任歸義軍節度使留後。
公元995年(宋至道元年)曹延祿遣使朝貢,製加“特進、檢校太尉”。
公元1001年(宋真宗鹹平四年)宋封授曹延祿為譙郡王。
公元1002年(宋鹹平五年)曹延祿及其弟瓜州防禦使曹延瑞為族子宗壽所殺。
宋授曹宗壽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太保、使持節沙州刺史、兼禦史大夫歸義軍節度瓜沙等州觀察押蕃落等使。
公元1006年(宋景徳三年)沙州敦煌王曹宗壽貢馬及玉於遼。
公元1014年(宋大中祥符七年,遼開泰三年)曹宗壽卒,其子賢順繼任歸義軍節度使。
公元1017年(宋天禧元年,遼幵泰六年)曹賢順朝遼。
公元1019年(宋天禧三年)沙州遣使貢遼,遼封曹賢順為敦煌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