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五代、宋、西夏、元、清、民國時期的敦煌文化與藝術(5)(2 / 3)

公元452年(北魏文成帝興安元年)北魏廢《景初曆》,行趙畋《玄始曆》。

公元456年(北魏太安二年)涼州都督尉眷,轉敦煌鎮將。

公元466-470年(北鷂天安、皇興年間)征西將軍、領護羌校尉尉多侯,為敦煌鎮將。

公元472年(宋明帝泰預元年,北魏延興二年)柔然(蠕蠕)部帥無盧真率三萬騎入塞圍敦煌。

公元475年(北魏孝文帝延興五年)柔然(蠕蠕)再寇敦煌鎮,將尉多侯大破之。

公元481年(北魏太和五年)敦煌人張孟明為高昌王。

公元483年(北魏太和七年)齊以氐帥楊炅為沙州刺史。

公元485年(北魏太和九年)魏遣長樂王秦州刺史穆亮為敦煌鎮都大將。

公元507年(北魏正始四年)敦煌饑荒遍地,魏主下詔開倉賑恤。

公元518年(北魏孝明帝熙平三年、神龜元年)敦煌人宋雲與比丘慧生、法力等人,奉胡太後命,往天竺求取佛經。

公元522年(北魏正光三年)宋雲與慧生自西域取回大乘佛經一百七十部,並著有《宋雲家紀》。

公元523年(北魏正光四年)孝明帝下詔:敦煌人劉日丙德冠前世,蔚為儒宗。

公元524年(北魏正光五年)改敦煌鎮為瓜州,魏東陽王元榮任刺史。

公元525年(北魏正光六年)設立壽昌郡。

公元529年(北魏永安二年)瓜州城民張保殺刺史成慶自立,晉昌民呂興殺太守郭肆響應。公元542年(西魏文帝大統八年)元榮卒,其婿鄧彥殺榮子康(刺史)取其位。

公元546年(西魏大統二年)瓜州主簿令狐整討平張保、呂興。

公元559年(北周武成元年)北周並敦煌、鳴沙、平康、東鄉為鳴沙縣。

公元564年(北周保定四年)廢壽昌、效穀二郡入鳴沙縣。

公元584年(隋文帝開皇四年)敦煌莫高窟隋窟開鑿,“莫高窟”名首出。

公元605年(隋大業元年)複置敦煌郡,鳴沙縣改為敦煌縣。

公元607年(隋煬帝大業三年)西域二十八國使節經敦煌出朝。

鐵勒寇邊,遣馮孝慈出敦煌擊之,不利。

裴矩經敦煌出訪西域各國。後著《西域圖記》。

公元608年(隋大業四年)薛世雄為玉門道行軍大將,出玉門攻伊吾,克之。

公元609年(隋大業五年)隋煬帝派聞喜公裴矩至敦煌,招致胡商至張掖舉辦西域二十七國交易大會。

公元617年(隋大業十三年)涼州李軌起兵,稱河西大涼王,改元安樂,敦煌歸其統治。置龍勒府。

公元619年(唐高袓武德二年)唐沿隋製,稱敦煌為瓜州,李軌降唐,李世民封敦煌公。瓜州剌史賀拔行威舉兵反唐,割據敦煌兩年。

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瓜、沙分治。以常樂縣置瓜州,改敦煌為西沙州。

公元622年(唐武德五年)敦煌人張護、李通殺瓜州總管賀若懷廣,擁沙州別駕竇伏明為城主,割據沙州。

公元629年(唐太宗貞觀三年)遣李靖、薛萬徹等六總管擊突厥。

玄奘自長安經涼州、瓜州等地,出玉門關去天竺取經。

公元633年(唐貞觀七年)西沙州改稱沙州,領敦煌、壽昌二縣。

公元641年(唐貞觀十五年)唐遣侯君集統軍伐高昌,沙州刺史劉德敏率軍民從征,建立西州。置西域都護府於交河城。

公元645年(唐貞觀九年)玄奘取經從天竺經陽關歸,敦煌官司於流沙迎接。

公元647年(唐貞觀二年)沙州刺史蘇海政、行軍長史薛萬備率精騎,隨安西都護郭孝恪破龜茲。

公元658年(唐高宗顯慶三年)以後,唐和吐蕃、西突厥爭奪西域,沙州成為安西都護府的基地。

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龍元年)唐置豆盧軍(即歸義軍)於沙州。

公元710年(唐中宗景龍四年)唐置河西節度使,領涼、甘、肅、瓜、沙、伊、西七州。

公元729年(唐玄宗開元十七年)瓜州都督張守珪和沙州刺史賈師擊吐蕃大同軍,大破之。

公元742年(唐天寶元年)沙州改稱敦煌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