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薑君辰《社會學入門》文化供應社1941年版第29頁
自然界可以脫離人類社會而存在,人類社會不可能脫離自然界而存在。因此我們可以說,自然界或人類社會的變動發展也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事實,這種變動和發展,是從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本身所存在的矛盾中,並在這種矛盾的解決中所造成的。不過,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可以發生他對社會的能動作用,即人類不隻要受環境的支配,卻也可以反過來給環境以能動的影響作用。
摘自薑君辰《社會學入門》文化供應社1941年版第228頁
無論在自然界或社會裏的一切,客觀上它總是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運動著和發展著,而且往往表現出新陳代謝的作用來。隻有在這種運動著和發展著的新陳代謝中,我們才能了解人類社會乃至人類本身的來蹤去跡。人類社會各階段的轉變,可以說是一種發展著的質的變化,人類社會三大時代的變化發展,在基本上可以說是一種否定之否定的發展。
摘自薑君辰《社會學入門》文化供應社1941年版第228頁
閉關自守的社會,外界文化很不容易侵入,所以人民僅依賴固有的文化生活,除非自己有了新發明,社會才有變動,假使連自己的新發明也很少或者絕少,則社會自然要呈停滯的現象,至於一個社會的新發明何以會絕少,則不外下列各原因:一、由於地理環境的製限。閉關自守的社會,往往受著地理環境的製限,不能和外界接觸,因為不能和外界接觸,人民的思想自無由啟發,於是有天然的物產而不知開發,遇新事物而不知采用,其社會停滯也固宜。二、由於特權階級的保守。特權階級對於自身有利益的製度往往極誠的擁護,遇有反對和破壞,將不惜任何犧牲來對付,在這種情形之下,社會變遷當然是困難的。三、由於人民知識的不足。因為和外界隔離的時間過分長久,社會上便自然地養成一種守舊反新的風習,個人固然無意於從事新發明,社會亦不予以鼓勵或讚助,對外界傳來的新發明,更是以漠然的態度待之。
但是,這種停滯的現象,不是永久的存在的。本社會縱使無變動,但與其他社會終有接觸的一日,然一經與其他社會接觸,則閉關的局麵立即打開,而變遷亦隨之而來。
摘自毛起鵔《社會學》正中書局1947年版第118—119頁
從文化方麵來解說,社會變遷的原因有二:一為發明,一為傳播。發明與發現不同。發明是新事物的創造,發現則為固有事物之重新獲得。但發明與發現對於社會的影響則是一致的,人類的發明與發現愈增加,則社會亦就不斷地隨著變遷。……傳播就是本社會采用他社會已經發明事物的意思,從發明者方麵說,這種事實叫做傳布,從采用者方麵說,這種事實叫做借用,但總名之曰傳播。傳播原有有意的和無意的分別。然不論有意或無意的傳播,其能促成社會變遷則一。總而言之,一個社會固有文化和外界的文化接觸之後便不得不發生變遷。
摘自毛起鵔《社會學》正中書局1947年版第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