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征服和殖民征服和殖民與國際移民的影響相同。不過引起的社會變遷,更是強而有力。
(4)人口的新陳代謝人口由於生產和死亡,發生新陳代謝的現象,也能引起社會的變遷,不過比較弱罷了。
摘自卜愈之吳澤霖《社會學及社會問題》世界書局1933年版第103—104頁
社會何以變遷?究竟是什麼東西的變遷?簡單的說,社會變遷實際上就是文化變遷,文化變遷,可以分兩方麵:一方麵是由於文化的停滯,一方麵是由於文化的進化。無論文化停滯,或文化進化,都能引起社會的變遷。什麼叫文化停滯呢?就是社會上某種文化,一經存在,大家利用,最初是很好的,久之社會已經進步;而這種文化仍不變遷,於是從新變成舊,從舊變成腐敗,而仍不改變。……停滯既久,漸漸阻礙人類進化,於是人類起而改革。改革的方法,一步一步的進行緩慢的,叫做社會改良;停滯太甚,人類用非常的手段,完全破壞,重新建設的,叫做社會革命,無論社會改良或社會革命,都要使社會發生變遷。什麼叫文化進化呢?就是一種文化本身的進化,一種由文化促進社會進化。文化本身是什麼?就是從古到今,一代一代的發明,一代一代的積累,這就是文化進化。既有這種文化,覺得某地方人口太多,就本文化的能力,提倡節欲,或增加經濟,或移殖人民等;若是人口太少,就鼓勵生育等。總之使人口調劑適合環境,這就是由文化促進人類的進化。無論文化進化或人口調劑,也都會使社會發生變遷。
摘自卜愈之吳澤霖《社會學及社會問題》世界書局1933年版第101—102頁
社會演變,就是社會現象的演變,說得詳細些,就是社會現象因時代的推移發生失其本相的變動。
摘自浦漪人《教育概論》黎明書局1937年版第51頁
社會現象的演變,包括人口變遷和文化變遷。前者指人類的新陳代謝,如生、老、病、死等等;後者指文化製度的新陳代謝,如發明、傳播、改革、廢除等等。但嚴格言之,人口變遷亦不出乎文化變遷的範圍。生、老、病、死等現象,雖屬生物的範圍,但科學的發達,醫藥的進步,可以限製人口生育,減少疾病,延長壽命,控製死亡,所以受文化的影響很大。
摘自浦漪人《教育概論》黎明書局1937年版第51頁
無論那一個時代或那一個社會階段,要想把它與前後一時代或前後一個社會階段截然分開,都是不可能的。因為無論一個時代或社會階段,在其發生和發展的過程中,都是從前麵一個孕育出來,而且也可能孕育出後麵一個來的。人類社會前後各時代和各階段之間,都可能有一種過渡時期的存在,它既不是純粹的前一個社會,也還不是純粹的後一個社會。人類社會各階段的發展,可能在全世界不同的地區,由於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的差異,而形成社會不平衡的發展。
摘自薑君辰《社會學入門》文化供應社1941年版第115—116頁
社會的日新月異,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就是一種有規律的變動或運動。這種有規律的變動或運動,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是矛盾的發展,而且也是從矛盾中產生的。因為社會裏一切事物的發生發展和死亡,都是由於矛盾的存在和發展,由於矛盾之統一和解決,也就是說,社會裏一切事物的發展,在於有矛盾,尤在於矛盾之統一和解決。
摘自薑君辰《社會學入門》文化供應社1941年版第13頁
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大多數人在社會生活所能享受到的物質條件,而這種物質條件發展的主要因素,歸根結底要看大多數生產者是用怎樣的工具從事生產的。因此,假如我們要對社會的發展,起些能動的推進作用,我們便須配合著這些主要因素所需要的條件,而做適當的努力。這就是說,我們不僅要從改善生產工具著手,而且要在直接生產者無力改進生產工具的時候,首先解除其所受生產關係的束縛。中國社會是一種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這種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性質,乃是阻礙中國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所以:中國欲求推進社會的發展,必須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循著世界進化之途徑,順應今日進步發展的時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