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以商品生產為基礎,如果沒有商品生產,他就不能存在;在資本主義發生與發展以前,雖然是早有了商品生產,可是隻有在資本主義製度下,商品生產才占著支配地位,才普遍起來。
摘自劉芝明《資本主義》徐懋庸何幹之等編《社會科學基礎教程》新生書店1946年版第24頁
(第四節)新民主主義社會
中國人民要打破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與奴役,把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現狀改變為新民主主義的社會秩序,這不是一個短時期的事業,也不是在全國範圍內用同一速度所能完成的事業。中國社會、經濟、政治與整個革命運動發展的不平衡性,決定了新民主主義隻能在某些地區首先實現,首先確立勝利,然後經過這些先進革命區域的影響不斷擴大,經過全國民眾革命運動的配合,而逐漸把新民主主義推廣到“不自由中國”與“自由中國”。隻在革命力量發展到了對反革命力量——首先是侵略者的力量——占決定優勢的時候,才會在全國範圍內使中國政治經濟發生質的突變,那時,一個全國性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將要出現。
摘自李平心《新中國的道路》(1941年8月)《平心文集》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2卷第27頁
在新民主主義政權之下,雖然還不能實現像社會主義國家那樣的建築在財富公有基礎上的民主,可是,由於工農大眾成為政權的重要參加者,因此可能實施高度的真正的民權製度。這個政權不僅要在憲法上規定民眾享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信仰、選舉等的基本自由與基本權利,同時還要在物質上、政治、教育上給予廣大民眾以享受自由和行使權利的充分便利。它絕對不容許少數人壟斷出版機關、言論機關、集會場所、宣傳工具,更不容許包辦選舉,賄賂之類的醜惡現象。
摘自李平心《新中國的道路》(1941年)《平心文集》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2卷第41頁
新民主主義的政權也並不是要廢除資本主義的私有製度,私人資本在一定範圍內是可以自由發展的。然而新民主共和國不容許中國再重複一遍歐美資本主義的曆史。首先,不能讓資產階級自由地操縱國民經濟,讓私有資本侵蝕廣大民眾的生計,妨礙國家的經濟調節。其次,更不能讓私人資本主義發展成為獨占資本,造成壟斷資本主義。新民主共和國所要建立的新民主主義經濟,……將是準備社會主義的社會經濟前途的最便利最直接的形式。
摘自李平心《新中國的道路》(1941年8月)《平心文集》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2卷第47頁
新民主共和國雖然容許私人資本主義的存在與發展,可是包含著健全地向社會主義方向轉變的可能。新民主共和國要爭取的,正是後一個前途。事實上未來的曆史發展,是必然經過民主革命的徹底勝利,把中國引上社會主義的道路的。世界資本主義總崩潰和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必然性,斷不容許中國經過一個太長的資本主義發展時期。……由於政權的階級基礎的巨大改變,由於廣大工農和被剝削大眾的自覺力量的增長,由於無產階級及其政治領導力量的增強,將使社會化的經濟有力地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新民主主義的經濟政策不是無條件地縱容資本主義發展,而是有條件地使民族資本主義成為在國家調整之下的一種物質力量。國家經濟對私人資本愈來愈有力地占決定優勢,這將是新民主主義經濟的一個基本特點。
摘自李平心《新中國的道路》(1941年8月)《平心文集》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2卷第47—4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