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回 三世同堂析案情(1 / 3)

童家堡富可敵國、財大氣粗、人丁興旺,雄霸雄瓷都百餘年,今年是第一次辦特大的喪事。童堡主派出五名采辦將古陽城及附近四個鄉鎮的成品棺材全部買光,還湊不夠六十三具,隻好雇木匠連夜趕製。

楊再賢回到別院時,死者已全部收斂封棺等待下葬。望著滿院的棺材,他淒慘地對童堡主道:“吾文賢爺身前無子息,收養的楊翔叔一家三口亦同時遇害,他們的遺體葬於何處還得等長輩們來了之後才能定下。眼下天氣炎熱又不能久放,小侄的拙見是明天先把下人的遺體趕快安葬,文賢爺與翔叔的棺材密封後沉吊在寒潭內保存,等長輩們來後再說。”童堡主道:“也隻好如此啦!”

過了幾日,楊文仁帶著兒子楊耿、孫子楊再府、孫女楊再豔一家六口人從臨安匆匆趕到。接著,楊文仁的胞妹楊金玲、楊金枝、楊金葉、楊金蕾也從長沙、羊城、大名、青州等地趕回奔喪。等遠在大理的楊凱、白靈芝夫婦帶著長子楊再蒼、次子楊再海,女兒楊再茹陪同三元的楊文貴、達達寒梅夫婦,楊達、川島櫻子夫婦,及楊再賢的胞弟楊再光、小妹楊再媛趕到時,慘案已過去了十天時間。

議事時楊文貴道:“老楊家的先人全埋在火塘寨祖墳,文廣大哥與文遠二哥也歸葬了祖墳。文賢老弟雖無一子半女留下,我們也應該把他送回老家歸祖墳,不然,宗勉叔在泉下會不樂意的!我的主張是先把文賢弟一家五口的棺材在後花園丘起來,等報過仇後再移葬祖墳,老弟妹們有什麼想法也都說說吧!”

楊文仁道:“我讚成貴哥的主張!落葉歸根嘛!我們這一代人在朝野都小有名氣,如果不歸根豈不讓世人貽笑大方!至於我們以下的後人嘛、、、、、、就隨他們的便好啦!古人雲:‘富貴不出三代’,我們老楊家能出五代精忠報國受皇封的人亦算祖宗積德啦!哈哈!”

楊文貴轉身對楊達道:“達兒要記住今天的話頭!”楊達道:“孩兒謹記在心!”一旁,半精半傻的楊耿亦道:“爹,你和娘死後我一定把你們送到火塘寨埋葬!我死了如果再府這小王八蛋不送我歸祖墳,我的魂就自己跑回去陪你老過日子!”說得大夥忍俊不止。

第二天,安葬過楊文賢祖孫三代人,大夥商議為死者複仇之事。楊文貴道:“複仇須先找到仇人,再賢看過現場也驗過傷,你先說說吧!”

楊再賢道:“根據賊人在現場留下的蛛絲馬跡,我當天晚上就開始追蹤仇人的蹤跡,沒想到在湖口斷了線索。現在隻能重新找線索了!凶手殺人,一般不外‘情、仇、財、物’四個原因。文賢爺是位守身如玉的謙謙君子,年過半百無後代尚不納妾,古稀之人更不會臨老入花叢矣!可以排除情殺無疑!前院賬房的錢櫃被撬開了,裏邊的賬冊散落一地,然,數以萬計的銀票、銀子卻完好無損,後院主房內的地下密室亦被打開,裏邊被翻得一塌糊塗,然,金銀珠寶卻存放安好。可見賊人行凶不是為了財寶!至於仇嘛,我年齡小不知老一輩得罪過什麼人沒有?”

楊文貴道:“我們年輕時在戰場殺的人都是西夏的將領,當時文賢又不是主帥,這筆賬算不到他頭上!就算被殺的人有後代要複仇也不會等到現在才動手,何況,現在西夏國被蒙古人占得隻剩下不到三成的國土,偏安一隅自顧不暇想複仇也沒有能力。齊嬸與茅山派的事當時就擺平了,亦無仇可記,至於後來生意場上得罪過什麼人,我可就不知道啦!”

童堡主道:“文賢叔這幾十年一貫以和氣生財為經商宗旨,從未做欺行霸市、斷人財路的絕事,我想生意場上決無仇家!”

楊再賢道:“這麼說來仇殺亦可排除在外矣!剩下的就是為物了,文賢爺家中可有祖上傳下來的稀世珍寶、武功秘籍之類引人窺測的物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