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回 虎將楊再興(3 / 3)

夜三更天,楊再興等人弄到一個敵哨兵,問明關人的地方,悄悄躍牆進去救出被綁在廊柱上的楊文仁。發現人並未受傷,心中大喜。本想留一千人馬保護楊文仁,楊文仁道:“老夫手中寶刀尚未老,昨日要不是突然被網罩住,何能被捉?你小子既要幹掉這股掘墓賊,咱就一齊上吧!看看誰砍的人多!”楊再興大喜,下令道:“人馬運動到金兵營外後,每人向營內發射兩支火箭,然後趁亂呐喊衝殺!”五更初,人馬悄悄到位。跟著飛向營內的上萬支火箭,楊再興與楊文仁並馬衝向金兵營門,楊老將大刀一揮砍開營門,楊再興啪!啪!兩槍挑飛營門,身後孟邦傑舉雙斧、佘鷂、楊耿舉雙錘、穆旋、穆煥挺雙槍、楊衛火舉雙刀、楊衛塘舉雙鞭,一齊殺進敵營。睡夢中的金兵在煙火中亂跑亂竄,成了待宰的糕羊,大部分驚跑出來的人身遭橫死,個別躲在牛皮帳中打哆嗦的膽小鬼卻有幸活命,做了俘虜被遣散、、、、、、完顏善從夢中驚醒,也顧不得套車拉走搶來的珍寶,僅帶數百名親信逃跑。此次救人行動意外地為九龍山增添了大量財務儲備,九龍山成了中原抗金的重要據點。

後來,抗金名將嶽飛率大軍奉旨收複山東,嶽飛親自出麵邀楊再興加入朝廷的抗金大軍。楊再興知道嶽飛是抗金救國的大元帥,準備下山投誠,考慮到手下戰將大部分是受過朝廷迫害的將領後代,對朝廷沒有好感,就對嶽飛道:“楊某與大元帥打個賭,你我單獨交戰,楊某敗就率九龍山人馬投入你的麾下;楊某勝你就投入九龍山歸楊某指揮,如何?”嶽飛道:“就以將軍所言!”二人撒馬交手,鬥了一天,約有一千回合不分勝負。旁晚時,嶽飛的長子嶽雲押解糧草歸來,見乃父久戰敵將不勝,就掄錘出陣助戰。楊再興勒馬哈哈大笑道:“楊某不與‘言而無信、治軍不嚴’的‘浪得虛名’之輩合作!”道罷,打馬回山。嶽飛回營大怒,下令斬了嶽雲,嶽家軍諸將跪地求情,嶽飛不允。這時,在湖廣投軍的戰將羅延慶道:“小將軍不知大帥有令在先,誤犯軍規罪不至死!楊再興曾是末將的結義兄弟,末將願單騎上山向他說明原曲!”嶽飛才轉怒為喜,道:“既是如此,將嶽雲打四十軍棍,由羅將軍押上九龍山向楊將軍賠罪!”

卻說楊再興見羅延慶上山,欣喜萬分,道:“羅哥何以到此?怎麼與嶽家的公子一起上山?”羅延慶道:“此事說來話長,去年愚兄接到弟的華函知弟在九龍山抗金,即帶家將來投,路遇嶽大帥的拜弟牛皋被金將戰敗,隨救了牛將軍,並幫他把糧草護送到大營,蒙嶽大帥誠邀隨入嶽家軍為將。此次嶽大帥奉旨收複山東,十分敬慕賢弟的為人,是誠心邀賢弟下山共驅金狗、、、、、、、小將軍嶽雲押糧草初歸,不知你與大帥有‘單打獨鬥’之約,誤犯軍紀被斬,愚兄與諸將求情再三,嶽大帥才把公子重責四十軍棍,由愚兄送上山來驗傷,兄弟已知嶽雲是誤犯軍規,明天的賭戰是否還進行?”楊再興道:“大丈夫一言既出如白染皂!豈能反悔!明日再戰可矣!兄弟這就送大哥下山,等大事定後再敘兄弟之情!”送到山口時,楊再興向羅延慶耳語幾句分手。

第二天,楊再興與嶽飛大戰三百餘回合後,嶽飛突然用左手偷拔出的鐵鐧按到楊再興的背上,道:“承讓了!”九龍山諸將見楊再興賭戰輸了,同意加入嶽家軍。嶽飛何以能輕易獲勝?原來是楊再興告訴羅延慶破楊家槍的絕招。回山後,楊再興征求諸將意見,除董先、諸葛英、楊為火、楊衛塘、嶽邦傑願意跟楊再興投軍外,其餘諸將都不願做朝廷的官,於是,楊再興將山上的銀子分給諸將,帶剩下的糧草及五萬人馬並入了嶽家軍。嶽飛上表朝廷,趙構暫時封楊再興為‘虎虜將軍’銜,歸嶽大元帥麾下效力。兩年來,楊再興隨嶽飛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成了嶽家軍中衝鋒陷陣的第一位猛將,在高寵未投嶽家軍前,嶽飛稱他是‘智勇無敵將軍’。

金兵二進中原時,楊再興在湖北奉嶽元帥軍令,率五千輕騎兵作先鋒馳援朱仙鎮。時值寒冬,大雪紛飛,楊再興率騎兵踏雪急行軍。這五千人都是山東兵,聽說這次是往老家進軍,人人精神振奮,個個鬥誌昂揚,一路馬不停蹄趕到朱仙鎮。楊再興立馬路口,遠望金兵也是冒雪行軍,看陣容有數十萬人馬。不由暗想:“金兵來的好快!大軍離此尚遠,也來不及修工事拒敵,如果帶這五千人馬迎戰,無疑是驅羊入虎口,白白送死!”於是下令楊衛火、楊衛塘、率人馬就地修建簡易街壘,以弓箭阻敵,等待援軍。自己單人獨騎,迎著金兵衝去。

卻說金軍統帥‘兀術’這次共帶六十五萬大軍進攻中原。因為嶽飛的大軍都在湖廣剿匪,金兵一路上幾乎未遇到像樣的抵抗。原計劃今日進入汴京,等嶽飛的主力決戰。前部先鋒大將‘雪裏花南’率五萬人馬漫野行軍到離朱仙鎮三裏的地方,突見一名宋軍將官迎麵衝來。心中甚感奇怪,根本想不到來將竟是衝陣,結果被楊再興一槍挑飛,緊跟在身後的幾名牙門將也在槍下紛紛落馬。沒有將領指揮的金兵立即停止前進,亂哄哄地不知發生了什麼問題。楊再興運氣大喊:“宋軍有二十萬人馬殺過來了!快跑哇!”邊喊邊抽出腰刀,左手刀、右手槍專找金軍的將官砍殺。刀利、馬快、人勇,遇刀刀折,逢槍槍斷,遇人一溜血。在陰沉沉漫天飛舞的大雪中,金兵也看不清有多少敵人,軍心大亂,紛紛後撤。第二隊領兵主將‘雪裏花北’見前軍潰退,還沒有問明情況,就被楊再興一*死。第三隊的主將‘雪裏花東’隻走了三個回合,也屍栽馬下。第四隊的主將‘雪裏花西’忙聚集了八名戰將,一擁而上圍住敵人。楊再興如出林的瘋虎,刀砍、槍紮,瞬間八名金將相繼落馬。楊再興見金軍大隊人馬已潰退了五裏遠,心想:為了給援軍多爭取點時間,我必須繞近路衝金軍的指揮部,打亂敵人的進攻計劃才行!於是拍馬斜衝。楊再興不知道鎮外半尺厚的集雪下有一道二十七八丈寬的淺水河,叫小商河;也不知道金兵退走的方向的河道已被臨時填平了數十丈寬的一段。結果被河中的汙泥、爛草陷住了馬腿,楊再興眼看戰馬已難以躍出,把槍往河底一插,欲離馬躍出,誰知馬鐙被掙紮的戰馬壓擠在汙泥中,急切抽不出腳來。金兵見殺人如麻的宋將陷入河中,大喜若狂,紛紛張弓搭箭向楊再興射去。楊再興拔出腰刀撥打雕翎多時,力盡中箭而亡。

宋軍嶽雲率第二隊人馬到時,金兵已穩住陣勢,就地紮下連營。嶽雲聞報楊將軍一人闖敵營未回,急忙下令軍兵與前鋒營的將士共同守住街壘,也單人獨騎殺入敵陣尋找。接踵而來的三隊嚴成方、四隊何元慶、五隊餘化龍、六隊羅延慶、七隊伍尚誌也殺入增援前軍將領。這六人都是嶽家軍的頂尖高手戰將,黑夜中把金兵殺的鬼哭狼嚎,金軍數十萬大軍圍著六人亂了一夜。黎明時分,嶽飛大軍到達。嶽大帥聞報前軍大將皆在敵陣未回,大吃一驚,親帶十三名勇將,每人領一百名騎兵勇士,分頭殺入敵陣,找到前隊六名戰將,河中拖出楊再興的遺體撤回大營。

嶽元帥在朱仙鎮大破金兵後,令楊衛火、楊衛塘將楊再興的遺體送回火塘寨。黃夫人,童百合葬了楊再興,把心全部放在對楊繼周的撫養上。十餘年後,殘害嶽飛的奸臣倒台,朝廷為嶽家平了反,正式追封楊再興為‘武聖候’,‘朱仙鎮土地’。並在朱仙鎮小商河畔,蓋了一所‘楊公廟’為楊再興樹碑立傳。童百合遵亡夫遺命,將年僅十六的楊繼周送入嶽家軍。楊繼周同諸葛英的兒子諸葛錦、董先的兒子董耀宗等小將,跟著嶽飛的二公子嶽雷大破金兵,屢立戰功,後被朝廷封為潼關總兵官,他是楊家在宋朝的最後一位武官,官秩是正三品。

楊家以後的情況如何?請看下回:“英雄今安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