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回 一樹分四支(3 / 3)

教習所從早到晚的哼哼!哈哈!的練功聲,引來不少圍觀者。有不少富豪人家送子弟來拜師,楊文遠挑了六名資質好的男童、四名女童做終生弟子。三年過後,第一批軍中學員,已可出師,經過出師較藝,梁王十分滿意。楊文遠把其中四名有培養前途的學員,收為‘記名弟子’叫他們隔十天再來所一次,分授楊家刀、槍、箭絕技。

消息傳到點蒼山,莫家堡的堡主‘莫家發’親來韶通拜見楊文遠,請求把‘教習所’搬到點蒼山辦。楊文遠也擔心長期為梁王府培養軍事人才,會引起朝廷猜忌,就把自己的意思告之梁王,梁王同意教習所遷往點蒼山,答應馬上派人去購地蓋新校舍。莫家發道:“不勞王爺費心!草民已把訓練場所、各種設施建成了,隻須諸教頭人去即可!”原來,莫家堡投資把雲霧峰的朝天觀進行了擴建,要把訓練場所搬到朝天觀。

教習所搬遷後,梁王府又送了四十名學員,莫家堡也送了十名子弟,任金童家送了四名子弟,李苗龍的苗洞亦送了十名子弟。徒弟多了,楊文遠覺得忙不過來,就邀請朝天觀的安道長、莫家兄弟來幫忙,梁燕也懇請師傅‘滇池仙姥’,大師姐任彩紅出山幫忙。

又過了一年,柴潛謝世,傳位給兒子柴瀛,柴瀛為了給姐姐、姐夫一個名正言順的社會地位,除費用照付外,將教習所改成民間組合,就叫‘點蒼門’。楊文遠與諸教頭商議後,派門下弟子到少林寺、武當山、青涼寺、丐幫等各大江湖門派送請帖,邀請派人參加立派觀禮。各門派出於對楊家的敬慕,紛紛派遣幫中的重要人物前來祝賀。三個月後,在十多家江湖門派的見證下,‘點蒼門’正式成立。楊文遠出任掌門,滇池仙姥,安道長為門中護法長老;莫家發、莫家達、任彩紅、莫家興、任彪、朗珠瑪、柴燕合稱‘點蒼七英’;門下男女弟子八十餘人。從此,楊文遠這一枝就定居在點蒼山,暫時不提。

回頭再說楊亜男。楊文遠決定在‘韶通府’做王府教頭時,派專人到‘火塘寨’送了封信。令楊家生夫婦、親到登州護送楊亜男母子來雲南居住。楊家生到了登州,給楊亜男講了楊文遠的意思,楊亜男道:“前不久我接到宗勉叔的來信,知道他一家已在古陽安居樂業,希望我們母子去古陽住。我想,我們老楊家現在分成幾枝,宗蘭叔在三元、宗勉叔在古陽、文遠在雲南,我母子如果也離開火塘寨,河東老楊家就沒人了,這不行!我可以隨你們夫婦回火塘寨,咱們那裏也不去!就守著老家,看護祖墳。懷玉他爹還沒過十周年,我怎麼能丟下他一人孤零零在此呢?現在懷玉還小,等他長大了,他想去哪裏,我就不管了!”楊家生道:“我與家育也希望夫人與小少爺留在火塘寨,不然,我們守著空府有什麼意思?”楊海知道妹子的脾氣,就什麼也沒說,派了四名丫鬟、二十名親兵,帶著足夠的生活費,跟隨楊亜男母子回火塘寨居住。

回到火塘寨後,楊亜男閉門謝客,把寨中所有雜務全交給楊家生、楊家育夫婦處理,自己在家中專心調教楊懷玉。為什麼呢?因為,楊文廣臨終交代,一定要把孩子培養成將帥之材,長大為朝廷效力,決不可斷了楊家的將根!也因為‘楊懷玉’雖然長的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劍眉虎目,但臉上有一塊紫紅色的胎記,令人看了不愉快。這是楊亜男的心病,唯恐兒子長大貌不驚人,再無絕藝在身,無法在世上立身。是故,一回到火塘寨,就令‘楊懷玉’拜寨中的師爺王經天為師,學習四書五經、兵書戰策。每日上半天,楊懷玉學文,下半天習武。由楊亜男、楊家生、楊家育、黃繼娟、黃繼粉,分別傳授刀法、槍法、戟法,錘法、以及水功等武藝。

一日楊家生來報,南清宮六合王爺已蒞臨砦門,楊亜男一聽大吃一驚,忙帶領楊家生、楊家育夫婦及楊懷玉前去迎接、、、、、、。

身為大宋朝中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六合王趙怡何以降尊屈貴遠離京師來火塘寨呢?請看下回“楊金花征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