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回 一梧棲五鳳(1 / 3)

上回說到,古陽縣令楊宗勉在自己的官轎內被人製住,正欲呼救,嘴已被捂住。耳聽有人說道:“小子不必驚慌呼救,姥姥說幾句話就走!老身偶聽小徒私語,得知燕兒、麗兒、曾以冰清玉潔之身在危難時分,背、抱過你;小菱兒呢,則在閨房中留你一晝夜、、、、、、。江湖兒女雖然是‘身正不怕影斜’然畢竟人言可畏!她們此生勢難再適他人!你小子可願將她們並收為妻?楊宗勉道:“隻要諸女家中長者無異議,小生一一禮聘就是!”“好!姥姥相信你!吾去也!”楊宗勉頓覺肩頭一鬆,扭臉看時,人已無蹤,心中驚異不已。暗思,江湖人做事果然與眾不同,如此為徒弟做霸王媒,真令人匪夷所思、、、、、、。“大人!有欽差阻路!”黃麗在轎外道。楊宗勉慌忙落轎出迎。隻見馬上一位年約三十許的公公,在四名錦衣內侍衛的護衛下,當道而立,手舉金牌尖聲呼叫:“古陽縣令楊宗勉接旨!見牌驛道進京,不得有誤!欽此!”楊宗勉跪地三呼萬歲已畢,不敢再坐轎,騎馬陪欽差回到縣衙。一邊陪欽差用餐,一邊安排縣衙事務。餐畢即帶黃、莫、賀三女及楊家生隨欽差上路。途中,楊宗勉問欽差道:“敢問公公,聖上用金牌調下官進京何事?”欽差道:“咱家隻管奉旨調人,別的一概不知!”楊宗勉滿肚狐疑,在路上狂奔數日,第四天旁晚到了汴京,當晚住在‘官使居’候天明見駕。【注:宋時,官道上每三十裏設一驛站,有急事的官員,送急報的信差皆可逐站換馬快跑趕路,馬上早已備好飲食,一日可行六百裏,故,稱用此法傳遞的消息稱‘六百裏快報’】

次日五鼓上朝,楊宗勉三呼萬歲禮畢,仁宗天子道:“旬月前,宮中為皇姑預備的膳食,偶被貓、狗食後,竟中毒斃命。朕嚴旨刑部查案,竟旬日無獲,朕聞卿善斷疑案,特調爾進宮查勘,以釋朕疑!”“微臣遵旨,謝恩!”

楊宗勉下朝,以欽差的身份赴刑部調取了全部案卷,回到‘皇城官使居’【注:宋時朝廷接待外地官員、各國使節的臨時住所,同於現在的國賓館。】同齊黃麗等人共同研討案情。原來是一隻貓偷吃了為‘靜安公主’準備的‘清燉鯽魚’死去,經仵作屍體檢查那隻貓口吐白沫,腹部青紫是中毒症狀,然卻檢驗不出是何種毒質;所有涉案人員已經嚴刑逼問,毫無線索;查內務府文檔,涉案人員皆是已入宮五年以上的宮女、太監,與宮外無任何聯係,是故,刑部辦案人員已陷入無跡可尋的死胡洞、、、、、、。楊宗勉徹夜未眠,反複推敲,亦找不到破綻。第二天隻好帶著齊黃麗、莫飛燕入後宮從頭查起。

靜安宮總管李公公講:“咱家在靜安宮侍候宮主殿下已有八年之久,從無出過差錯!那日中膳,禦膳房照例送來十二樣殿下愛吃的佳肴。殿下尚未安座,一隻狸貓突然躥上桌子,叨走了一條鯽魚,濺的滿桌都是湯水。殿下不悅,拂袖而起,令宮女將全盆魚湯端出喂狗,哪知貓、狗食後突然死去,招禦醫檢查道是中毒而亡。一時宮中嘩然,人人驚恐、、、、、、。咱家急將此事奏知聖上,聖上疑是有人欲毒害公主,龍顏大怒,嚴令刑部查找投毒之人。現在,禦膳房大廚‘魚王張宜’、采買李庸,傳菜太監李福兒、劉宛、賈遙、徐家繼,靜安宮當值宮女柳巧兒、賀蘋果、餘春姐,內侍衛祝四郎、韓魁、楊光、呂凡等人都已被拘押刑訊多次,一個個打的死去活來,也沒有人招供、、、、、、”楊宗免勉道:“請問公公,皇宮大內何以有貓、狗竄行?”李公公道:“楊欽差有所不知,當今西宮龐娘娘,特別寵愛貓咪,共養有四隻之多。去年新調入的侍衛李嘉誤以為是宮外偶入的野貓,誤用袖箭打死一隻,龐娘娘大怒,竟下令將李嘉活活鞭死!所以宮中再也沒人敢管貓的行蹤。公主殿下素不喜此物,曾將一隻竄入靜安宮的花貓打傷,龐娘娘得知甚是不悅。這次毒死的是娘娘最喜歡的‘波斯貓’,聽說娘娘在聖上麵前甚有微詞。聖上急於破案者,一為安全著想,二為公主洗冤。狗則是巡宮侍衛養的獵犬,各宮平時吃剩下的禦膳都喂了它們。”“謝謝公公坦誠相告!”楊宗勉送走李公公,接著提審了當值的侍衛、宮女、皆言無異常發現。楊宗勉懷疑問題出在禦膳房,就提審廚師張宜,張宜道:“小人是十年前淨身入的宮,在禦膳房專司各種魚類的烹炒加工,從未有錯!小人一人入宮,家中大小十三口人都是在冊的保人,小人何敢投毒,連累親人性命!望大人明查!”楊宗勉點了點頭道:“當日用的鯽魚是從何而來?放在什麼地方?有幾個人動過?”“回大人的話,宮中用的鮮魚全是采買李庸送來,養在‘海鮮庫’的水池內,庫房鑰匙隻有小人有,其他廚師從不過問”。采買‘李庸’可能是用刑時傷了腿,被侍衛架了進來。宗勉免其下跪,和氣地問:“那日用的鯽魚是從那個魚市場買來?可認得賣魚之人?”‘李庸’戰戰兢兢地道:“宮中用的東西從不在市場采購,都是指定人專供,魚類全是黃河漁夫‘褚老實’家提供。褚家在本朝**年間就是**漁戶,‘褚老實’是第三代人。每天早上小人在後宰側門接過諸家送來的魚桶,付過魚價就直接送與張宜,中間未經他人之手,也從沒有出過事!這次、、、這次、、、小人真不知是怎麼會事、、、、、、大人就是打斷小人的腿也、、、也、、、、、、”。“本官不喜刑訊,隻要你沒有撒謊,就不會挨打,帶下去吧!”楊宗勉訊問過所有在押人員,所提供的情況與案卷大同小異,覺得一無所獲,就把希望寄托在漁夫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