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回 巧審潘楊案(3 / 3)

“且慢退堂!有證人在此!”從堂下觀眾中突然擠出兩名大漢,上堂喊道:“吾兩人可以作證!”寇準見兩人臉色一紅、一黑都是滿臉絡腮胡的赳赳武夫,就問道:“兩位壯士姓甚名誰,為誰作證?請慢慢道來!”黑臉的道:“回大人我叫郎千,他叫郎萬,我們都是前敵遊擊將軍,原屬潘太師麾下為將。前時奉雙王呼延丕顯之命押潘氏父子來京,尚未回去。關於潘仁美陷害楊家之事,我們不僅是現場目擊證人、設卡執行人,同時還帶來軍中有關文檔、及某些罪行的執行者、目擊者的證詞,請大人驗查!”寇準詳細看過證詞,又訊問兩人一些細節問題後,把臉一沉對潘仁美道:“被告還有何話可講,該招供了吧?”潘仁美無論如何想不到自己提拔起來的親信,會當堂把自己證死,心裏恨不得將兩人粉身碎骨。就抵賴道:“回大人,他兩人都是楊家軍的親信舊部,是楊家買通來做偽證的人,其言不足為憑!他們呈堂的所謂證詞,都是編寫的一派胡言!老夫無啥可招!”潘仁美此言一出,堂上、堂下人人激憤,群情洶洶,紛紛要求大人用刑,打下潘仁美的無恥抵賴氣焰。寇準把驚堂木一拍冷冷地道:“本部堂看你是當朝太師,問案和風細雨,禮敬有加,哪知老虎不發威——你把我當成病貓啦!,你應知道,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你所犯之罪已證據確鑿,還拒不交代,一味狡辯,是在迫本官用刑啦!來呀!大刑侍候!”哪知老賊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三木之下,痛昏兩次,拒不招供。寇準還待加刑寇準安低聲道:“老爺,他年事已高,如果抗刑而死就麻煩啦!”寇準隻好把潘仁美暫時押下。接著提審潘龍、潘虎、潘昭瑞,這三個小子從小嬌生慣養,沒吃過苦,在三木大刑之下老老實實交代了所有罪行。

退堂後,寇準正在想明天如何複審潘仁美,楊府派人來報:楊七郎的屍體已運回楊府,現在停放在楊府大門外。請寇大人前去驗傷。寇準帶仵作來到停屍棚,看著仵作從屍體上起出一百零三支箭頭。其中有七十三箭是穿身而過,真是慘不忍睹。添完屍格就打道回吏部。晚上又突審了潘仁美的書吏‘歐陽倚’,證實了‘潘仁美故意在軍中挑選老弱兵隨楊繼業出戰’等細節。一人獨在書房考慮:覺得,從目前手中掌握的證據看,潘仁美除私通遼邦有重大嫌疑外,其他罪行已是鐵證如山、無可置疑了。按大宋律,潘仁美即使不承認亦可定罪!然而,他畢竟是當朝太師,如無親供聖上會同意嗎?不行!必須得有潘仁美的親口供詞才行!想到此,心中想了個誘供的計策。隨令趙忠去牢中把潘仁美帶到書房。等衙役下人出去後,寇準道:“潘太師,下官請你老來看幾樣東西!”隨將宮中及潘夫人送的禮物讓讓潘仁美一一看過,而後請潘仁美坐下,親自為他倒了一杯熱茶道:“太師看過的珍寶是西宮潘娘娘與你家老夫人所送,下官不是糊塗人,明白拿人錢財與人消災的道理!問題是下官現在很為難!特請太師商議!”潘仁美翻翻白眼道:“如何審定此案,權在你手中,與老夫有什麼商議頭?”寇準笑了笑道:“此房周圍五十步外都有下官的親信守把,沒人能聽得我們的談話,下官可以給你老說實話。楊延昭所提供的證據,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令郎潘龍、潘虎與令侄潘昭瑞的供詞,下官提審時,如果他們像你老一樣,堅不開口,下官就好辦了!遺憾的是尚未用大刑,他們就事無巨細的全部招出,唉!這是下官始料未及的事!現在如果把他們的供詞與楊家的證據合起來,呈報朝廷廷議,即使沒有你老的親供,亦是鐵案無疑!聖上麵對百官,必然惱羞成怒下旨嚴刑拷打你老,那時,你老即使死於刑下不開口,亦不耽誤定罪!如是這樣結局,下官也覺得對不住娘娘!所以下官隻好冒險請教你老,往下該怎麼辦為好?”老奸巨猾的潘仁美,想了半天道:“大人所說都是真的嗎?”寇準急道:“此時何時!騙你何益!”說罷,拿起一份材料遞給潘仁美道:“你老親看吧!這是你家公子們的口供副本!這是你的親兵,書吏的口供、、、、、、”潘仁美看了數頁已出了一頭冷汗,恨恨地罵道:“畜生!混蛋!老夫非死在你們手中不可!”又想了一會道:“寇大人,事已至此,你說老夫該怎麼辦?老夫聽你的!”寇準道:“下官曾細審楊延昭,看出楊家告禦狀的目的不是為了告倒你老,主要是為了證實楊家是清白的,好讓聖上不怪罪楊家!所以,隻要你老承認楊延昭所告的事實具在,他就得到目的了。但是,這罪名絕不能由你老承擔,因為所有這些事都是‘參軍事’黃龍搗的鬼你隻是事後才知道、、、、、、比如,你現在才明白‘楊副帥誤卯是因為黃龍故意不通知、而造成;你隻下令將楊延嗣綁出轅門,目的是為了嚇他一下,讓他不要罵人,是黃龍把他射死的、、、、、、。這樣,你就隻擔‘失查’之罪!當然,如果在後天庭議時能讓潘娘娘出麵講情、、、、、、”潘仁美大喜道:“寇大人果然慮事縝密!佩服!此恩老夫必有一報!”

次日複審,潘仁美果然承認了主要事實,並在口供上當堂劃押。

早朝時,太宗看了各種證詞、及潘仁美的招供,心中暗罵潘仁美是個糊塗蛋!耍小聰明,就不想這麼多罪名豈是一個已死的,小小‘參軍事’所能承擔!這種掩耳盜鈴的推卸責任手法,連小孩子也胡弄不過!如何能過‘大理寺’‘都查院’‘刑部’這些大臣的關,何況還有一個趙德芳呢!這明明是在給朕出難題嘛!不過,從這些材料上他已看出,楊延昭所告的都是事實,自己的嶽父是無法挽救了。隻得裝做氣憤地樣子大罵潘家父子罪該萬死!昭令諸大臣廷儀。根據宋朝律,犯有欺君、賣國罪的大臣,不僅要處死本人,還要株連父母、妻兒、兄弟、姐妹、嶽父母全家、乃及家中丫鬟仆人無一能免死。因為此案與太宗有牽連,大臣們都不發表意見,太宗眼看八王,趙德芳揚頭看屋頂,都在無聲地逼太宗下旨處死潘仁美。太宗正下不來台時,潘妃哭著衝上金殿,跪求太宗免其父兄一死。太宗道:“愛妃的父兄所犯之罪按律當死!朕如赦了他們,這滿朝文武百官、、、、、、唉!你還是節哀吧!說著向趙德芳弄了弄嘴。潘妃馬上明白太宗的意思,轉身跪到趙德芳目前,在八王麵前,求八王免其父兄一死。趙德芳沒想到潘妃竟在百官麵前向晚輩跪倒,一時手腳無措,想到潘妃畢竟是長輩,得先攙起再說話,哪知剛一彎腰,潘妃就對太宗奏道:“八千歲已經點頭同意寬恕我父兄死罪!請皇上下旨!”太宗連忙接話道:“既是皇侄點頭同意,百官無異議,朕也不為己甚。楊家金沙灘一戰建功甚偉,尚未封賞,又出潘、楊案。現在既已查明楊家有功無過,理當褒封如下:已故代州大帥楊繼業追封‘英烈忠國公’,享太廟祭祀。楊延平追封‘忠義侯’,楊延定追封‘承義侯’,楊延輝追封‘護國候’,楊延嗣追封‘英烈侯’,楊延郎、楊延德、楊延順皆封侯爵,如有下落隨時承受爵位,楊延昭封河東路太原節度使;佘賽花封一品太君長壽星,享王爺奉祿,從此大宋朝無斬長壽星的法刀、法劍。另賜龍頭拐杖一根,上掛朕親書金牌上寫:‘雖無鑾駕,如朕親臨’,可上朝不參君,下朝不辭駕。封大郎妻周金定、二郎妻李翠屏、三郎妻花謝玉、四郎妻雲翠英、五郎妻羅雲香為‘誥命’夫人;封楊洪、楊安為六品忠義校衛,追封楊明、楊傑為忠義郎。寇準審案有功,實授吏部雙天官。潘仁美父子四人,罪大惡極,本應當殿處死,念其曾有功於先王,且潘妃求情,八千歲點頭同意,免死發配嶺南流放,永不得返朝。欽此。

旨意一下,佘太君當殿昏倒,眾大臣默默無言,八千歲甚覺無趣,.太宗借機退朝。俗話講,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潘家父子如果就此逃脫報應,豈不顯得天道有虧!那麼,楊延昭的氣,該如何出呢?請看下回“血恨斧頭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