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回 英雄風雲會(1 / 3)

無可奈何花落去,空留笑柄在帝都。刑部侍郎黃玉為潘仁美被劫殺一案,輸掉苦心鑽營二十年才戴上的副二品刑部侍郎烏紗帽,悻悻回鄉。經八王趙德芳保舉,呂蒙正當上了正二品的刑部尚書。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查辦‘潘太師被路殺一案’。呂深知此案*複雜,求教於寇天官,寇曰:“此係外案,京官不便親查,嚴令陳州知府查辦即可”。呂尚書即行文陳州府:限十日查清案情,緝拿凶犯。知府李信義接文如雷擊頂,急招通判嚴稼清,三班捕頭雷享,兵馬都監徐能商議案情。雷享道:“黃沙崗一帶,有一座荒廢的‘三仙觀’哪裏常有毛戝聚散,不過,他們不敢做此大案。因為潘家父子、刑部的兩個捕頭都不是易與之輩,他們對付不了。屬下認為:此案定係潘太師昔日軍中仇家所為,得手後早已遷地為良,其真正麵目說不定還是朝廷大員,或軍中悍將。我們就是查到一些蛛絲馬跡,也無法緝凶結案。”李知府急道:“以你之見本府就隻能坐等十日以後,丟官坐牢啦!到時隻怕諸位也沒好果子吃吧!”通判嚴稼清道:“府尊息怒,我們現在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有事誰也跑不了。下官覺得雷捕頭之言甚是有理,此案如果認真查辦,結果必然是:時間超限,線索掐斷,聖上震怒,朝野不安,不了了之,我們丟官。刑部黃侍郎就是前車之轍!所以,下官愚見:雷捕頭出動全部人馬盡快找到被害人屍體。徐都監出動大軍圍剿三仙觀,不要話口,隻要首級。事成後下官自有皆大歡喜的結案之法。不知諸位意下如何?”雷享道:“通判大人所論乃萬全之策!”李知府道:“事不宜遲,馬上行動!!本府敬候佳音”。

三日後,雷捕頭果然找到潘仁美等六人的屍體,徐都監剿山也殺死幾名家住附近,又回山寨搬東西的小嘍囉,也找回跑散的馬匹。於是,李知府親自押送屍體、馬匹、及‘匪首’的首級,拿著徐通判攥寫的呈文,進京向刑部報功。刑部呂尚書將呈文轉奏太宗。內容是:據陳州府首報,已查明原潘太師等人被害一案,係山賊‘坐地虎’陳熊、‘衝天炮’孟大海、‘賽仁貴’呂大江等所為。剿山時,匪首全部被格殺,匪徒百餘人被殺,個別逃匿。據徐都監講,格鬥中發現,匪首‘賽人貴’所使槍招頗有楊家槍風範。現在人頭已送來京,雲雲。太宗略一沉思禦批道:“被害遺體、匪首首級交潘府安葬,上祭。徐能升守備遇缺即補,李信義境內有匪不剿本應免職,念破案之功仍留任使用。欽此!”

卻說楊延昭回到楊府,休息兩日,得知陳州事已結案,就上朝消假。三呼萬歲已畢奏道:“微臣楊延昭向萬歲消假,並奏請萬歲允臣辭去太原節度使之職。”太宗一楞,以為楊六郎的氣尚未消,或嫌封的官小,就皺眉道:“太原節度使乃本朝節度使之首,轄河東路十四州、一百零三縣,不為不重!按太祖律如此重任非趙姓親王莫屬,朕念你楊家功高蓋世,又是當朝郡馬,才破例重用。還怕日後沒有封王之份!卿不受者,何所思耶?朕甚不解!”趙德芳也覺得楊延昭有點過分,正想說他。隻聽延昭又奏道:“微臣不是嫌節度使之職比王小!而是請萬歲改封臣為‘三關’巡檢之職!”太宗道:“巡檢一職與節度使相比豈可同日而語?卿何不喜西瓜而愛芝麻耶?”延昭道:“臣隨父歸宋不是圖聖上封官、賜宅。為的是抗遼保國,盡忠報恩!臣知遼賊亡我大宋之心不死,三關佳山寨一帶地勢極佳,若能修繕,屯兵。進,可以直撲幽燕,退,可以拒遼兵於國門之外,保國內平安。同時臣聞沿太行山麓,有不少英雄占山為王,臣想收伏他們作為抗遼將領,是故臣願棄節度使而就三關巡檢也!”殿上百官無不為楊六郎的心胸所感動。太宗更是激動不已,深為有此忠良之臣而欣喜。不由站起道:“楊愛卿真乃朕的弘股之臣!大宋朝的棟梁也!所奏朕一概全準!唯巡檢之職乃縣、鎮八、九品官員所任,豈能以此封卿?朕特封卿為:三關都巡檢,位同正一品節度使,兼三關兵馬元帥。所有招撫將士、修繕關防、拒遼守關等,卿皆可便宜行事。”楊延昭忙跪倒高呼:“臣遵旨謝恩!望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趙德芳心中暗道:“叔王今天才像個聖明君王的樣子!”他為什麼這樣想呢?當時,趙宋統治大臣的辦法,曆來是辦什麼事,給什麼權限,就連出兵打仗皇上也是,事先規定作戰方案,絕不允許大臣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情況出現。這是宋朝統治上的一個致命弱點。這次對楊延昭竟然給‘可便宜行事之權’也是異數!所以,八王給眾大臣使了個眼色帶頭跪下高呼:“皇上真乃英明君主!萬歲!萬歲!萬萬歲!。”

太宗趙匡義今天早朝特別開心。一是壓在心頭幾個月的‘潘楊案’總算徹底解決。不管陳州府報的案情有無水分,反正能給潘妃作交代就行。其實,在他心裏:潘仁美父子早就該死了,他能容忍潘家父子,貪贓枉法、結黨營私、甚至殘害忠良,但他絕對不允許危害他的江山社稷。潘仁美勾結遼邦他心知肚明,這次流放嶺南,他本來就沒打算讓他們父子活著回來。不管是誰殺了潘仁美父子他都不惱,隻要不牽到楊家身上就行。楊家是忠良臣,不能老陷在官司裏。從早朝楊延昭的態度看,楊家心裏的疙瘩已經解開,這是值得高興的事。二是文武大臣,特別是趙德芳,當殿喊自己是‘英明君主’,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事。人逢喜事精神爽,一散朝就擺駕西宮飲宴。

近幾個月,太宗因為潘楊案的關係,故意不到西宮臨幸,今日與潘妃合歡共飲,大有久別勝新婚之感。二人都覺得心情愉快,於是呼,碰杯頗頗,酒到杯幹,比太宗小二十多歲的潘妃正值虎狼之年,不僅勸酒工夫高人一等,把太宗灌得飄飄欲仙,且在酒中暗放過量的春藥。宴罷入帳太宗的勇猛熬戰、潘妃的無邊索求可想而知、、、、、、真是樂極生悲!天明,太宗就感龍體不適,太醫以虛症惡補,反使虛火攻心,越治病勢越重。太宗自感大限將近,急招閣輔大臣,要傳位與趙德芳,八王堅拒不受,隨傳位給七王趙恒。曆史上稱為宋真宗。

新君即位,自然大赦天下,更換朝臣,組建自己的掌朝班子。首先尊趙德芳為一字並肩王兄,準上朝不參駕,下朝不拜君,有先斬後奏之權。提寇準為內閣直學士,兼吏部天官;呂蒙正提為首席參知政事,兼刑部尚書。國家大事全有首相王延齡,寇準,呂蒙正三名閣員議定。其他朝廷百官不動,唯提王欽若為樞密使。這王欽若不是別人,乃是北遼蕭太後的新科狀元。名叫耶律黑,原是數十年前占了火塘砦的潘將‘耶律豹’的孫子,因其祖死於火山王‘楊袞’之手,對楊家有刻骨仇恨,從小攻讀中原文化,考中狀元後,主動向蕭太後獻計,要隱名埋姓潛入中原行事,在潼關巧遇楊延昭後,刻意結交,把延昭當成混入宋朝廷的敲門磚。他經心為延昭起草的那份禦狀,深得七王趙恒的賞識。趙就派專人將他拉入府中,敘談之下,相見恨晚,隨成言聽計從的親信。曾為七王出過謀害八王趙德芳的歪點子。趙德芳覺得王欽若為人不夠正派,本想阻止真宗重用他,又想到七王剛登基,不便太不給麵子,就沒有阻攔。為朝廷埋下了一個最大的隱患。王欽若當上樞密使不久,就把自己的內侄‘賀三寶’推薦到宮內,當內衛統領,把潘仁美留下的親信逐步拉攏到自己手下。於是,繼潘仁美之後第二個專與楊家做對的奸佞團夥形成。這大概就是‘代代出忠良,朝朝有奸佞’的規律吧!

卻說楊延昭受封三關都巡檢後,按宋製,三日後就得上朝辭駕上任。恰遇太宗駕崩就放到這啦。旬月後,真宗開始正式上朝理事。楊延昭上朝請辭,真宗道:“先王所封之職不變,朕加賞愛卿三千禦林軍為楊家親兵,軍餉有朝廷按時撥發,人歸卿私用。明天到樞密廳領兵後就上任去吧!”

第二日,楊延昭辦了調兵令,帶領楊興、劉超、張蓋、到龍虎營去領兵。管營司馬告訴他:調給楊家的是禦林軍‘後備營’,這個營單獨駐在酸棗門外舊王府。楊延昭進入駐地一看,氣的哭笑不得。看吧!營帳紮的亂七八糟,營區到處是垃圾,數千人馬懶懶散散,四處亂跑,喝酒,睡覺、賭博,幹什麼的都有,好像不是兵營而是遊樂場。從年齡上看,老的有四十多歲,小的十六七、、、、、、這樣的兵別說是皇上的禦林軍,就連做各州府的屯衛軍也不夠格。楊延昭越看越氣,不由發牢騒道:“這樣的兵除了白吃皇糧還有何用!真不知王欽若的樞密使是怎麼當的!”正要去找王欽若說事,有人道:“怎麼!相不中我這一營殘兵?”延昭轉身看時,不知何時身邊站了一群下級軍官,一位二十*歲看服裝是個校尉的人道:“久聞楊家六將軍深得前朝薑家槍法真傳,馬上無三合之敵,小將雖是一名小小的管軍校尉,不甘自輕!欲與將軍走上幾合,看是不是‘白吃飯的無用之輩!不知將軍願賜教否?”楊延昭久在軍中,深知為將者如不能武藝服眾,義氣感人,是帶不好兵的。所以道:“本官是來帶兵的!不是來以武會友,不過既然校尉有意考較,本官就與你走上幾合!請上馬動手吧!”在眾軍士的歡呼聲中,二人持械上馬、刀槍並舉比試起來。數合一過,楊延昭暗暗心驚,覺得此人的刀法與乃父老令公相比毫不遜色。就精神抖擻認真與其交戰,哪知拚鬥五十回合,仍找不到對方的破綻,直到六十合時才得空用槍裏鐧將其戰敗。下馬細談,方知其人名叫嶽勝,齊州人氏,自幼好武,其父傾家蕩產延師教授,學成十八般武藝,對敵善用大刀取勝,人稱‘花刀’嶽勝。從軍多年屢立戰功,因脾氣過於耿直,不善於拍上司的馬屁,一直屈在下僚不得重用。可他在下級軍士中很有人緣,上司怕他在軍中鬧事,就把他調到後備營當兵頭。他這個營名義上是‘後備營’實際上是個‘雜燴營’、‘收容隊’。何以這樣講,凡是各營作戰勇敢,不服上司的老兵油子、犯過軍規的愣頭兵,或不好調教的野蠻新兵,甚至偷雞摸狗、油滑無比,持技傲上的人都調到這個營。上司把嶽勝調到這個營當管軍校尉,並不是要他把這個營帶成能征慣戰的勁旅,隻要能管住不鬧事就行。王欽若得知是給楊六郎做親兵,當然不會把精銳營給楊延昭,就把這個最不像樣的營撥出充數。通過較藝,嶽勝已完全信服楊延昭,就真心實意地把這個營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延昭。聽了嶽勝的詳細介紹,楊延昭心中大喜,多年的帶兵經驗告訴他,這個紀律鬆弛,人員複雜,不是老兵油子,就是野蠻小子組成的後備營,實際上是禦林軍中作戰精英的集大成,這些人所以不好指揮,是因為每個人都有特殊本領在身,或是單兵作戰能力強具有不弱的武功,或是屢立戰功得不到提拔重用的、驕兵悍將,或是自命不凡的奇人異士,可以說是藏龍臥虎,潛力極大、、、、、、如果調教好,比三萬人的作用還大。楊延昭將楊興、劉超、張蓋引介給嶽勝,嶽勝也將兩名拜弟:湘西雙錘將陳雄、渭南神箭手謝勇引介給延昭。延昭即令嶽勝點卯整軍,向三關開拔,路過原武縣時,將楊興的三百小嘍囉一並編入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