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萊塢電影預算模式
在好萊塢預算中,分“線上”、“線下”和“營銷傳播”三部分。
“線上”包括製片人、導演、演員、編劇(輯),“線下”包括攝製人員及製作開支。一般而言,線下開支相對穩定,很多預算區別在於主創人員的費用。
1.線上開支
(1)劇本(腳本)。
(2)著作權。
(3)監製人。
(4)製片人。
(5)演員(主持人、嘉賓)。
(6)法律費。
(7)編導。
(8)加班費。
(9)差旅費。
(10)秘書。
(11)津貼及福利。
(12)調研費。
2.線下開支
(1)製片經理。
(2)場記。
(3)技術設備。
(4)攝影。
(5)美術師(道具師)。
(6)場地。
(7)設備租賃。
(8)服裝。
(9)配音。
(10)化妝。
(11)編輯。
(12)保險。
(13)管理費(辦公室、打字、電話、複印、資料)。
(14)應急費。
(15)字幕。
(16)其他。
3.營銷傳播開支
(1)營銷傳播人員酬金。
(2)營銷傳播辦公用品。
(3)公關費用。
(4)流通費用。
(5)廣告費。
(6)營業推廣費。
(7)顧問費。
(8)差旅費。
對於預算高的好萊塢電影來說,線上費用占三分之一,線下費用占三分之二。一般是,故事與劇本占百分之五,製片人和導演占百分之五,演員占百分之二十,其他是設備器材及相關人員的開支,還包括稅收保險和應急開支。不論預算是多還是少,線下項目工作人員的費用一般占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低的可到百分之八,高的可到百分之二十五。有一些特技效果和奇異布景的,線下費用就更高了。
二、編製預算項目
製片人在確定選題以後,根據市場論證,便會對製作電影所需要的費用進行成本概算,由此判斷項目的可行性。
預算也是製片人籌集資金的重要依據。在項目策劃書中通過投入成本與預期收益的比較,說服投資人投資項目。
編製預算前的準備:
1)使預算能體現製片人的生產目標。
2)搜集有關價格信息,做到貨比三家,獲得性價比最好的服務。
3)先做概算,等攝影、美術等部門提出明細後再完成預算定稿。
(一)人員酬金
1.劇本著作權
1)文學或其他藝術作品的影視劇改編權
2)原創劇本著作權
3)劇本修改
4)其他合作
5)劇本著作權備用金
劇本著作權說明:
2.導演部門
1)導演
2)執行導演
3)第一副導演
4)第二副導演
5)導演助理
6)場記
7)第二組導演
8)第二組副導演
9)第二組場記
10)動作導演
11)剪輯師
12)剪輯助理
13)數字特技創意導演
14)數字特技製作員
15)字幕員
16)導演部門備用金
導演部門說明:
3.演員部門
1)主要角色(1)
2)主要角色(2)
3)主要角色(3)
4)主要角色(4)
5)次要角色(1)
6)次要角色(2)
7)次要角色(3)
8)次要角色(4)
9)臨時演員
10)背景演員
11)替身演員
12)配音演員
13)演員部門備用金
演員部門說明:
4.攝影部門
1)攝影指導
2)副攝影
3)第一攝影助理
4)第二攝影助理
5)第三攝影助理
6)第二組攝影師
7)第二組第一攝影助理
8)第二組第二攝影助理
9)第二組第三攝影助理
10)照明設計
11)照明助理
12)第二組照明設計
13)第二組照明助理
14)電工
15)機械員
16)劇照師
17)輔助設備操作員
18)特技攝影師
19)特技攝影師助手
20)場工
21)攝影部門備用金
攝影部門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