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電影發行“時間窗”模式
所謂時間窗,是指產品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向各種傳媒渠道市場推出的銷售模式,不同時間的推出如同開啟一個個營業窗口。從每種傳媒市場來說,都希望產品在第一時間推出,但實際上受眾對各種傳媒市場出現的同一產品具有重複消費的購買力,結合消費者的傳媒消費次序和各種傳媒的影響力級別編排成科學的時間窗銷售模式。
電影產品擁有有史以來最完整的時間窗銷售體係。按照傳媒的特點和時間順序,依次在電影院線、錄像帶、DVD、有線電視網和開路電視台等傳媒市場推出。根據好萊塢的做法,一部電影從電影院到出租錄像店的架上,多半是6個月的窗口,這6個月的起算時間是從電影上映當天算起,可能是依據一般電影在電影院上映的時間所換算出來的結果。至於錄像帶到有線電視等媒介的窗口,則大約是1年。不過這隻是業界普遍的共識,各家公司可以依據每部電影不同的狀況自行調整。
其他國家隻要進口並運作美國電影,多半都依循美國公司的窗口運作,盡管他們的影片在電影院的周期並不一定和美國本地一致。
運用時間窗銷售模式的最好例證莫過於新聞集團20世紀福克斯出品的科幻係列劇“X檔案”所獲得的成功。1993年,福克斯廣播公司首次拍攝這部係列片,影片播映後在社會上並沒有引起多大的反晌。然後福克斯的製作者們卻認為它一定能夠賣座,於是他們又進行了第二次拍攝。結果該片在市場上十分暢銷,並開始向世界發行。隨後福克斯公司在新聞集團控股的英國天空廣播公司播放該片,公司安排大量的時間來播放這部係列劇,使得“X檔案”很快就在英國掀起了收視熱潮,並蔓延到美國本土及許多國家。四年後,這個節目幾乎占據美國的各電視台,其中有22家是屬於福克斯公司的。福克斯的軟件公司INTERACTIVE生產了兩個“X檔案”遊戲軟件,新聞集團的出版公司HARPECOLLINS將其出版成書,福克斯音樂公司將“X檔案”中的音樂及歌曲製成CD,通過在自己的生產係統和營銷網絡內開展這些授權行為和銷售行為,“X檔案”的標誌廣為人知,為集團帶來了極大的利潤。
二、電視媒體渠道業務
1.電視播出權銷售
在電影與電視業之間存在著互補性與互求性。電視台需要影片來滿足自己的訂戶(有線收費台)和受眾,而電影製片業則需要電視台提供一部分資金補償拍攝投入。在美國,通過電視市場實現的電影收入2002年為440億美元[3]。
我國電視台每年播放電影作品的數量極大,但目前電影作品的權利人僅能在CCTV—6及北京、上海等少數電視頻道取得收益。CCTV—6電影頻道開放式收購國產電影新片電視播出權,在院線放映獲得票房和口碑雙豐收的影片會在電影頻道購買評估和交易中獲得相對較高價格。雖然對大片來說隻是收入補充,但對低成本電影來說,電視播出權是收入的重要部分。
大量的地方台,有的直接播放碟片,有的以十分低廉的價格從盜版商手裏購買,電影作品的權利人則分文未得。權利人為維權提出訴訟,所得賠償往往不足以支付維權成本,根本談不上獲得合理的廣播權使用費。
2.收費電影頻道模式
收費電視服務以批發的價格出售給有線線路運營商或者自由自營電視機構(MSO),他們加上自己的利潤後再將服務賣給收費用戶。美國電影頻道HBO的批發價格是每月5美元,而通常用戶要花到每月10美元才能獲得這個服務(當然,價格因市場而變化,也會因為一些特殊的促銷活動而變化)。收入增長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一是提高價格,二是擴大用戶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