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線影業2006年發行1部電影,2007年發行3部,2008年發行5部,2009年發行9部,到了2010年就可以發行15部電影,預計票房突破10億元,成為民營公司中票房的佼佼者。
光線影業希望將公司打造成專業電影營銷公司,改變中國電影傳統B2B發行模式為B2C發行模式。
發行:地麵推廣銷售網絡,針對性服務光線影業具有推廣發行優勢:首先,合作方看重光線傳媒資源優勢,我們提供著多檔娛樂節目,在宣傳推廣上有獨到的平台;其次,我們有目前娛樂業最為科學的發行營銷網絡;第三,我們影業老總張昭擁有國際教育背景,畢業於紐約大學電影係,他了解國際市場、電影理念和與國際接軌。
目前的電影發行公司,都比較像傳統的貿易公司,從片方拿過來或者買過來電影,然後倒手賣出去。這是一種B2B(商家泛指企業對商家的電子商務,即企業與企業之間通過互聯網進行產品、服務及信息的交換)的模式,是由發行公司連接製作公司和院線方,並通過差價和物流管理來創造利潤的貿易模式。
光線電影發行則以營銷為主導,也就是市場加銷售,無論從營銷策略還是品牌整合,都與隻把電影賣出去的思路有差異。光線影業在2009年建成的三級矩陣式市場營銷係統試圖將中國電影發行的商業模式轉變成B2C(Business to Customer,是電子商務按交易對象分類中的一種,即表示商業機構對消費者的電子商務)的模式,即通過地方化運作直接影響觀眾,從而實現通過市場增值產生利潤的營銷模式。
這個模式是一個以市場部、大區辦事處以及城市銷售代表相結合的三級矩陣式市場係統。市場部負責整合所有市場資源,包括與其他行業的合作資源,按照B2C的商業模式,確立營銷策略以及發行策略,然後由按照全國市場分布劃分的銷售大區負責在本區域內的策略執行和推廣。在銷售大區的層級下,還分布著遍及全國30個重點城市的銷售代表。這些銷售代表深入所在城市的影院,按照市場部製訂的策略,在大區辦事處的管理下,結合本地市場情況與當地的影院、媒體、商家展開合作,對觀眾進行針對性的分眾營銷。即便每個地區的票房僅僅增加50萬元,全國票房也能增加1500萬元。
製作:主攻商業類型片,追求主流觀眾。
我們希望光線成為原創電影公司。我們手頭有60多個項目正在推進。發行的電影將有一半參與投資製作。我們隻投資商業類型片,絕對不會投資隻為獲獎,或者追求藝術的電影,我們的電影是給主流觀眾觀看的,主要是動作和喜劇;如果規模很大,是複合類型片,比如戰爭愛情、動作劇情等。
在對每一部片子的投拍做出決定之前,一定要想想,投資額跟你市場的未來預期是匹配的嗎?比如說這個市場大概就3000萬元的票房,然後這部片子要投入3000萬元,最後製片方拿到手裏票房才1200萬元,再加上DVD和電視版權400萬元,然後你還得減去至少500萬元的宣發成本,最後收入隻剩下1100萬元了。你怎麼可能賺錢?這樣的片子要投1000萬元以下才有可能賺,所以很多人都沒算這個賬。
目前我國電影尚未滿足觀眾的需要,類型還比較單一,製作還相當落後,相對於美國電影來講還有巨大的差距,不過我相信中國人學習能力很強,比如我們迅速就成為了電視劇第一大國,很快也能成為世界上電影產量最多,市場最繁榮的國家,因為我們人多,擁有最為廣闊的市場前景。
但是在繁榮之後,我相信電影業會因為過熱,被迫進入調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