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高璿的對策:經書內容(1 / 2)

魯道士又說:“你們看,那第六幅圖‘隱玄靈’,說的是老子第一次降生,這時,畫麵上隻畫了九龍沐浴一個情節;但是,到了‘誕聖日’這幅圖,描述老子第二次降生的時候,那場麵可就要隆重多了,有眾神降臨,有九龍盤旋……所以,把‘隱玄靈’那次降生,看成老子的前世,這是沒什麼問題的……”

這魯道士最喜歡賣弄學識,話題一開,就再也收不住了。於是,他又接著為蕭洪和曼兒講解了後麵的多幅圖畫。這些圖畫多與老子傳說有關,所以魯道士也是講得繪聲繪色。

從“誕聖日”那幅圖往後,由第十九圖的“為柱史”,到第二十一圖的“過函關”,還有第二十三圖的“訓尹喜”,說的正是老子西出函穀關的過程。

這“為柱史”一圖提到,老子曾在周朝做官。

老子當時在周朝的守藏室擔任史官,任務是替周朝管理各類圖書典籍,並且在天子上朝時,記述他處理朝政的情況。

按照規矩,朝堂之上,隻有天子可以落座,當時作為史官的老子,也不例外。而站著記述天子言行,實在太過勞累,所以,周天子特意下旨,命人在朝堂內樹一鐵柱,讓老子書寫文字時可以倚靠。這樣,既可減輕老子的勞累,又能表示對史官的尊重。

如此一來,天子上朝議事,老子倚柱記錄,這鐵柱,就成了老子專用之物。因此,後人就將在守藏室擔任史官的老子,稱為柱下史。

這就是“為柱史”一圖的來曆。

然而,後來周王室內亂,諸侯爭權,戰爭頻繁,民不聊生,老子意欲離開,決定辭官,出函穀關西行。

此時,尹喜是函穀關的關令,他善觀天象,看見一團紫氣從東方飄來,知道這是聖人將至,所以特意提前齋戒,以大禮迎接。

果然,老子駕著青牛車徐徐而至。他受到尹喜大禮侍奉,臨行時,為尹喜寫下了《五千文》,這便是後人所說的《道德經》。

而那第二十四幅圖“升太微”、第二十五幅圖“會青羊”和第二十六幅圖“遊諸天”,說的乃是老子與尹喜之間的故事。

老子為尹喜寫下《道德經》之後,就與諸仙一道,升至太微天。

而老子在臨別,曾與尹喜約定,“子行道千日後,於成都青羊肆尋吾”。因此,三年後,老君降臨青羊肆,尹喜亦如約前來。

此後,老子便帶著尹喜,朝見了元始天尊,然後又帶他遊遍九天。

所以,依這《老子八十一化圖》所說,尹喜,乃是老子極為重要的一名弟子。

由第二十六幅圖‘遊諸天’往後,一直到第四十三圖為止,畫上的內容,主要就是老子出函穀關後,一路西行的經曆。

魯道士說:“你們看,這畫中,繪有許多胡人形象,正與老子的西行經曆有關。包括那袁氏兄弟毀掉的第三十六幅圖,也是一樣……剛才眾道士在這裏時,對此議論頗多,你們有沒有發現,在這部經書上,雖然這幅圖名為‘降邪道’,但那圖中下方,畫著的妖魔鬼怪,與胡人的形象,卻多有幾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