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政方麵,金融貴族利用政治權力進行經濟投機,攫取人民的財富;在外交方麵,七月王朝實行軟弱妥協的政策,不敢和俄、英、普、奧爭鬥,以免引起戰爭,影響金融貴族公債投機利益。七月王朝的統治者還繼續對殖民地進行經濟掠奪,1847年征服了阿爾及利亞。在這個時期,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獲得了進一步發展,但小手工業和手工工場仍然在經濟上占優勢地位。
英國1832年議會改革
1831年初,英王喬治四世任命主張改革的輝格黨領導人格雷組閣。最初,格雷內閣連續提出的三個改革方案均遭議會否決,後在人民的支持下,終於在1832年6月獲得通過,並經國王批準成為法律文件。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法案涉及議會議席的重新分配、選舉權的改革、投票方式的改革等內容。這一改革使英國工業資產階級取得了選舉權和參政權,但是工人和貧民仍然沒有選舉權。
德意誌的關稅同盟
19世紀30年代,以普魯士為首的18個德意誌邦國成立了“關稅同盟”。它的成立是德意誌統一的重要前提。1834年,普魯士、巴伐利亞、薩克森等18個邦結成一個經濟共同體,在同盟內部取消了關稅壁壘,製訂統一稅則,隻需繳一次稅,貨物就可以在同盟內的各邦之間暢通無阻。德意誌關稅同盟擴大了經濟和貿易區域,加速了商品流通,推動了德意誌各邦統一市場的形成,促進了德意誌經濟的發展。
1835至1851年,又陸續有幾個邦加入德意誌關稅同盟。
空想社會主義
科學社會主義誕生之前曾出現過空想社會主義。它是一種不現實的改造人類社會的社會主義思想體係。空想社會主義產生於16世紀,19世紀初發展到頂峰。法國的聖西門、傅立葉和英國的歐文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們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麵進行了關於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探索,雖然不成熟,卻成為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理論來源之一。
聖西門的“實業製度”
聖西門是法國哲學家、經濟學家、空想社會主義者。他尖銳地批判資本主義製度,認為社會變革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階級鬥爭在社會發展中具有促進作用。聖西門設想的未來的理想製度是一種“實業製度”:由實業者和學者掌握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麵的權力;社會的唯一目的應當是盡善盡美地運用科學、藝術和手工業的知識來滿足人們的需要;人人都要勞動,按計劃發展經濟,平均分配勞動產品;不承認任何特權。他試圖說服資本家接受他的方案,幻想國王和資產者會幫助無產階級建立實業製度,這使他的社會主義學說隻能是一種空想。
傅立葉的“和諧社會”
傅立葉是法國哲學家、經濟學家、空想社會主義者。他批判資本主義生產的無政府狀態和破壞性競爭、投機造成的貧困和失業。他設想的理想社會是“和諧社會”,社會基層單位是自給自足、獨立的“法郎吉”(法語,具有共同目標的集體)。在那裏,沒有城鄉對立,而是男女平等,人人參加勞動,以勞動、資本、才能(包括知識)三者為標準,按一定比例分配社會資源。他認為法郎吉能比資本主義製度更合理地分配財富,並可以為任何政治製度(包括君主製度)所采納。他在法國和美國進行了試驗,但均以失敗告終。
歐文的社會主義試驗
歐文是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
他抨擊資本主義社會,主張用社會主義和平改造資本主義社會。1800年,他開始宣傳自己的社會主義主張,並在自己的工廠中進行試驗,諸如開設為工人供應廉價物品的商店、把勞動時間縮短到十個半小時、提高工人工資、改善工人居住條件、給工人發放醫療金和養老金等,但最終卻以工廠的破產而告終。1820年左右,他形成一套完整的合作社會主義思想體係。他主張普遍設立合作村,按照財產公有、權利平等和共同勞動的原則建立一個沒有剝削的新的“理性社會”。1824年,歐文在美國印第安納州創辦了一個所謂的“共產主義新村”,最後也因無力為繼而宣告失敗。
獨立工人運動的興起
19世紀三四十年代發生的歐洲三大工人運動,是早期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鬥爭運動,工人階級從此獨立地走上了政治舞台。
獨立工人運動的興起,顯示了無產階級的偉大力量,打擊了資產階級的統治,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提供了階級基礎和實踐基礎。同時,這些工人運動的結局也說明,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需要科學革命理論的指導。
英國憲章運動的興起
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使工業資產階級獲得了選舉權,而廣大人民群眾仍處於無選舉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