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派與少林、武當共為中土武功的三大宗,也是一個範圍很廣泛的門派,尤其在西南一帶很有勢力,可說是獨占鼇頭。
峨嵋派之得名,是以佛教四大名山之峨眉山而起的,峨嵋最初是一個由女子所創的武林門派,開始的時候叫做“玉女拳法”,後因祖師入了佛門,又因稱女子為“蛾眉”和佛教聖地之“峨眉山”的雙重含義而得名。
峨嵋派功法介於少林陽剛與武當陰柔之間,亦柔亦剛,內外相重,長短並用。攻防兼具入拳經上講:“拳不接手,槍不走圈,劍不行尾,方是峨嵋。”“化萬法為一法,以一法破萬法。”總之是以弱勝強,真假虛實並用,站在女子的地位融彙了南拳、少林、武當等眾家之長。
峨嵋派武功有所謂“動功十二樁”——天、地、之、心、龍、鶴、風、雲、大、小、幽、冥;又有所謂“靜功六大專修功”——虎步功、重捶功、縮地功、懸囊功、指穴功、涅功;又有“三大器械”——劍法、簪法(峨嵋刺)、針法(暗器)。峨嵋派的絕技,不僅包括三十六式天罡指穴法,還有峨嵋劍法,其劍歌是這樣的:
玉女素心妙入神,殘虹一式定乾坤,身若驚鴻鶯穿柳,劍似追魂不離人。臨敵隻須出半手,縱是越女也失魂。峨嵋派的劍法和簪法,姿勢優美而威力十足,也是峨嵋的絕技。
峨嵋派的分支,據清初《峨嵋拳譜》上說:
一樹開五花,五花八葉扶,皎皎峨嵋月,光輝滿江湖。“五花”是從地域角度所分的五大支派:
一、黃陵派,據說從陝西流入;二、點易派,以川東涪陵點易洞而得名;三、青城派,以川東道家聖地青城山得名;四、鐵佛派(雲頂派),川北較為盛行;五、青牛派,以川東豐都青牛山而得名。
“八葉”是從技擊風格角度所分的八派:
一、僧門,據說傳自少林僧人,故名,又稱“申門”。特點是巧、快、靈、動,如猢猻狀,別名“猻門”。
二、嶽門,據說由嶽飛所傳,特點是矮樁,手法不劃圓不成拳。
三、杜門,以傳說中諸葛亮八陣圖之“杜門”而得名,一說拳法傳於自然門杜觀印。特點是封鎖嚴密,善於防守。
四、趙門,據說為趙匡胤所傳,借鑒少林派太祖長拳(據說也是趙匡胤所傳)等拳法,特點是高樁。又因習練紅拳,稱為“紅門”。
五、汞門,又稱“蠶閉門”“纏閉門”,三十六閉手如春蠶吐絲,綿綿不斷,緊封敵手,使其不能施展。
六、洪門,相傳以明太祖洪武年號而得名,習練大、小洪拳,特點是剛勁。
七、會門,又稱“慧門”,以神拳為代表,講究觀師默像。
八、字門,又稱“智門”,因收勢擺成字形而得名,特點是高樁長手,起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