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新媳婦結婚的日期,是在乙庚日,那麼新媳婦迎“喜神”的方位,是在天;對此,《易·說卦》中載:“乾,健也。”又:“乾為天,為圜,為君,為父。”而迎“喜神”的時間,是在點燈“戌時”;所以,古書裏雲:“乙庚日則居乾方,是在戌時。”
凡是新婚的吉日,選定在丙辛口,新媳婦迎“喜神”的方位是在坤方——是在地。例如,《易·坤》裏載:“象曰:地勢,坤。”而迎“喜神”的時間,是在日落之前的“申時”。所以古人雲:“丙辛日居坤方,是在申時。”
結婚日期,選定的吉日,在丁壬日,新媳婦迎“喜神”的方位,在離方,即在南方,如《易·說卦》裏載:“……南方之卦也。”其時間,是在日中午時。所以,古人雲:“丁壬日居離方,是在午時。”
不論誰,結婚大喜的日子,定在戊癸日,新媳婦迎“喜神”的方位,在巽方,即在隨風,《易·說卦》中載:“巽為木,為風。”又《巽》:“像曰:隨風巽。”其時間,是在早晨“辰”時。所以,古書中載:“戊癸日居巽方,是在辰時。”
3.詩句“洞房花燭夜”,其“洞房”的曆史由來
若說起《四喜詩》中的句子:“洞房花燭夜”,其“洞房”的曆史由來,自古還有這樣一個傳說。盡管這個傳說與“幹支”“地支”,一點也不沾邊;但是,因為前麵說到“洞房”,這裏亦順便說說,亦是挺有趣的。
公元前221年秦王贏政滅“六國”——韓、趙、魏、楚、燕、齊,統一了天下後,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遂自封為“皇帝”;著名的宰相李斯等人,為秦始皇刻石記功,樹立碑碣之風,自此而始。
不僅如此,而且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在驪山附近,大規模營建宏大的皇陵(亦稱為“驪山墓”),還修建了離宮,並引泉入室,譽名為“驪山湯”。
然而,何止於此,秦始皇還大規模建造阿房宮,強選天下美女。傳說,驪山附近,有一個十分俊美而又非常聰明勇敢的姑娘,人們稱她為“三姑娘”(因為排行老三,而得名),有一次,秦始皇聖駕到“神女湯泉”,路過“三姑娘”住的小山村。偏巧,“三姑娘”出家門上山去砍紫,被秦始皇一眼就看中了,所以就被迫選進了“阿房宮”。“三姑娘”她不甘心過著那種被壓迫被奴役被蹂躪的極其黑暗的生活,有一天夜間,她就千方百計,逃出了“皇宮”,直奔華山,準備出家入佛門。
說來,也非常湊巧,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采納了宰相李斯的建議:下令“焚書坑儒”。傳說,有個叫沈博的書生,也被迫逃到了華山,也準備出家當和尚。人世間的事情,有時候就那麼巧合:有一天,三姑娘和沈博在山裏相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兩個人誰也不用說誰,都是衣衫襤褸,麵色憔悴。倆人各自坐在一塊大石頭上,麵對麵,各自傾吐了自己小幸的遭遇。這樣,倆人開始經常接觸,日子久了,就漸漸產了感情;由感情發展到愛情,於是插枝為香,對天盟誓,結成了患難夫妻。
但是,三姑娘和書生沈博,倆人都是避難逃到深山裏來的,哪有什麼房子住,不言而喻,隻好以巨石下的洞穴為新房,夫妻倆患難與共,相親相愛,生活在一起,生活上雖然是非常艱難困苦,但在精神生活上,感到非常甜蜜。
這個故事流傳下來,人們敬佩“三姑娘”和書生沈博兩人純真的愛情,不僅在不少的寺院裏,塑造了“三姑娘”的塑像,而且在民間百姓中,也漸漸出現了將新婚夫婦居住的洞穴別稱為“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