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容平”與養生
可以說,自古始,並且至今,則仍然如此:生活中,誰也離不開自然界規律性變化的反映——春、夏、秋、冬。古人從生活實踐中,經過不斷地摸索、歸納、總結,將秋季的三個月,其季節性規律變化的反映,高度概括名曰為“容平”,為什麼?因為每年秋季,其這個季節性規律性變化的反映,可以說年年基本上如此:秋天,的確是屬於自然界——其非人所為的自然景象,集中主要表現在:其萬物成熟而平定收斂,此時,天高風急,地氣清;而所謂“容平”,唐醫學家王冰作了這樣認識性的解釋:“容,受盛之意。平,豐收之意,收獲物裝滿容器,是謂平。”再例如,《漢書》食貸誌載:“進業日登,再登日平,三登日泰平。”可見,平取豐收之意;因為秋天是萬物成熟收獲的季節,並且年年如此,所以將秋季的三個月,歸納概括名曰“容平”,亦比較合適。用古人將秋天季節性規律性變化的反映,歸納總結概括出的精辟語言來說,就是叫做:“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
那麼,秋天“容平”,怎樣進行養生保健呢?古人從生活實踐中,經過不斷地摸索、歸納、總結、概括出了這樣的一些認識:因為秋季,其季節性規律性變化的反映,突出的特征是:天高風急,地麵的景象清肅,為了適應秋季規律性變化的特征,生活中,人們就應該十分注意:應早睡早起,可以言:與六種家畜中的雞活動的時間相仿;為什麼?因為隻有這樣,才能保持其神誌或曰其精神的安寧,這樣就減緩非人所為的秋季肅氣對人體的影響;隻有這樣適應秋季“容平”的規律,才能保持肺氣的清肅功能;如果違逆了秋季“容平”的規律,就會傷及肺髒,到了冬天,就會發生飧泄病。
言而總之,上麵所說的要適應秋天“容平”的規律性,進行養生保健的內容意思,及其精神實質,用《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裏,歸納總結概括出的精辟語言來說,就是叫做秋天需要注意:
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誌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誌,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冬季“閉藏”與養生保健
1.冬季
按照我國的曆法,將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分為“四季”——春、夏、秋、冬;而冬季,為一年“四季”最後的一季,其時間為陰曆十月至十二月。
然而,按照科學的認識和解釋來說,每年陽曆11月7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25°時開始“立冬”;所以,我國民族生活習慣,將“立冬”作為冬季開始的節氣。對此節氣的突出特征,宋元時期的學者吳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裏,做了比較透徹認識性的解釋:“十月節[指‘立冬’節氣],立字解見前(立春)。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從我國的情況來看,此時,一般說來,黃河中下遊地區開始逐漸結冰。我國各地開始冬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及農事活動。
冬季的三個月的時間裏,同春、夏、秋三季一樣,亦有六個節氣和十八個“候應”;其六個節氣,就是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其十八個“候應”,就是水始冰、地始凍、雉入大水為蜃、虹藏不見、天氣上升、閉塞成冬、鶡□不鳴、虎始交、荔挺出、蚯蚓結、糜角解、水泉動、雁北鄉、鵲始巢、雉鴝、雞乳、征鳥厲疾、水澤腹堅。
然而,冬季的三個月的時間裏,同夏季的三個月的時間裏一樣,亦有雜節氣,即生活中,人們所說的冬天有“三九”,並且是天特別冷。
2.“閉藏”與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