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生活民俗·養生保健(3)(2 / 3)

怎麼辦呢?汨羅江兩岸的百姓們,仍然不死心。第三天,天還沒有亮,人們聚集到江邊,互相商量,想什麼辦法,才能把屈原的屍首從江裏打撈上來!正在這當兒,霎時間,汨羅江上,天昏地暗,飛沙走石,浪濤洶湧,江水急劇猛漲。忽見天邊金光一道,亮光晃得人睜不開眼睛,緊接著就是“轟”的一聲巨響,年輕人反應快,眼睛也尖,直大聲喊:“有一條大魚跳出江麵!”人們一瞧,可不是!眼看那條大魚把江水攪得像開了鍋似的……水柱揚起十來丈高。

“大家快看呀,神魚出來了!”汨羅江兩邊遠近聞名的水性最好的“打魚精”王小五這樣大聲喊道。

眾人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見江麵上空有一條大“神魚”,特別大,眼如燈籠,鰓如門扇……渾身放金光。孩子們的眼睛更尖,直大聲驚叫起來:“那條大魚背上,坐著一位老人……”眾人定睛望去,果然是一位老人坐在魚背上,他頭戴切雲冠,身穿白長袍……有的人認出來了,大聲高喊道:“是詩人屈原三閭大夫坐在魚背上……”

汨羅江兩岸的百姓們都高興地說:“三間大夫沒有死!”

“他跟活著的時候,一模一樣啊!”

連日來,汨羅江兩岸,人山人海,人來人往不斷……時間已經到了第四天,天亮日出卯時,人群中,有一個人大聲喊道:“神魚又出現了!”人們一望,可不是,江麵上出現的那條大魚,馱著三閭大夫屈原,眼看著往江岸這邊奔來了。岸邊上的眾人,待“神魚”靠攏岸邊,大夥一齊擁上去,將屈原的屍首迎接上岸,“神魚”一翻身鑽進江裏,立即就不見了。緊接著,屈原故裏“樂平裏”的鄉親們,在“樂平裏”附近的魚形山上,拿出精工巧藝,沒有幾天的工夫,就建造起一座壙空,安葬了屈原“三閭大夫”的屍首。安葬的這天,“魚形山”擠得人山人海,人們眼看屈原的屍首回到了故鄉,眾鄉親們,個個都撕心裂肺地號啕大哭了一場。

總而言之,兩千多年來,“神魚”的傳說故事,亦有各種各樣,不光是秭歸百姓間口頭上流傳,而且在有的古典詩歌裏,亦有反映性的讚頌。例如,宋代著名的大詩人蘇軾,就曾經寫下了這樣的名句:

“海魚豈解哀忠直”。

“七夕”牛郎會織女

1.牛郎織女星

我國古代天文學家為了觀測天象及日、月、五星在天空中的運行,在黃道帶與赤道帶的兩側繞天一周,選取二十八個星作為觀測時的標誌,稱為“二十八宿”。“牛郎”和“織女”就是“二十八宿”裏麵的兩顆星。

二十八宿亦稱“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

那麼為什麼稱作為“二十八宿”?

其原因,主要的可作這樣歸納概括:我國古代天文學家為了觀測天象及日、月、五星在天空中的運行,在黃道帶與赤道帶的兩側繞天一周,選取了二十八個星官作為觀測的標誌,稱為“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又平均分為四組,每組七宿,與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和蒼龍、白虎、朱雀、玄武(龜蚊)四種動物形象相配,稱為“四象”。

二十八宿以北鬥鬥柄所指的角宿為起點,由西向東排列,它們的名稱和四象的關係是:東方蒼龍:角、亢、氏、房、心、尾、箕。北方玄武:鬥、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張、翼、軫等。二十八宿與三垣結合在一起,成為我國古代劃分天區的標準。

“二十八宿”裏麵的兩顆星,“牛郎”和“織女”星,又被簡稱為“牛女”,就是指牽牛星和織女星,即俗稱“牛郎”和“織女”。牛郎織女星,被簡稱為“牛女”,西晉文學家潘嶽在《西征賦》裏記載:“儀景星於天漢,列牛女以雙峙。”唐著名的大詩人,杜甫在《天河》詩裏亦雲:“牛女年年渡,何曾風浪生?”

2.牛郎會織女

說:“織女”是“天帝”的孫女,亦稱“天孫”。其實所謂“天帝”,也是古星名,亦稱“帝星”,即北極“五星”中最明亮的一顆小熊β星。天帝的孫女“織女”星身負重任,就是年年要織造“雲錦”。但是,自從“織女”嫁給河西“牛郎”後,就把織造“雲錦”的任務中斷了。這樣,天空無雲,不會降雨,影響了大地上的農業生產,“王母娘娘”一怒之下,大筆一揮,畫了一道“天河”,使“牛郎”和“織女”兩分離,一個在河東,一個在河西。後來,“天帝”向“王母娘娘”求了個情,下令允許“牛郎”、“織女”每年陰曆七月初七之夜即“七夕”相會一次。

“七夕”牛郎會織女的神話傳說,始於漢朝《古詩十九首》。此後,經過多年的流傳,經過人們的不斷加工修改,到南宋時,牛郎會織女神話傳說故事的內容和情節,基本上比較完善了。比較典型的例子,南朝梁宗懍撰寫的《荊楚歲時記》裏,就記載得比較完整了:“七月七日,牽牛織女會天河。……”再例如,古籍《風俗通》裏說:“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

其實,古時人們說的所謂天河,實際上就是天文學上講的銀河係。日常生活中,人們隻要稍加留心就會發現,每當晴朗的夜晚,用肉眼就可以看到天空中有雲狀的光帶,那就是人們俗稱的天河,天文學上叫做銀河係。自古始,人們習慣將銀河係稱作為天河,如唐代大詩人王建在《秋夜曲》裏,就說“天河悠悠漏水長,南樓北鬥兩相當”。

就織女星來說,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在銀河西,與“河”東的牛郎星相對。從天文學來說,這顆織女星,屬於自己能發光的天體,是天空中許許多多恒星中的一顆星,它的光度,據科學家們測算,要比太陽大50倍;它的表麵溫度,亦要比太陽高3000℃,為9000℃。古人為了豐富社會文化生活,就逐漸將二十八宿裏麵的兩顆星牛郎和織女編造成神話傳說,即每年農曆七月初七之夜牛郎過天河去會織女,並且一直流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