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血戰東陽橋(1 / 2)

第一章袁世江少校和吉田少尉

雖說倭軍的吉田少尉是死在程子強的手下,但是根據戰史記載,在東陽橋和倭軍交戰的軍官卻是陸軍第十七師補充營的少校營長袁世江,隻有在軍校的詳細戰例教範裏才能看到程子強的名字。不過說實在的,如果不是遇到袁世江,程子強極有可能在很短的時間裏被當作間諜槍斃掉了。這話現在聽起來可能難以理解,但是在處於戰爭的混亂時期,確實有不少無辜的人是成了冤死鬼的。

袁世江並不是什麼正兒八經的軍官出身,嚴格的說連軍人都不是。他不過是個土財主的兒子,這個少校營長是他爹花錢替他買來的。

袁世江的老爸沒讀過什麼書,憑著吃苦耐勞掙下了一份家業。發狠心想為家族培養出一個讀書人來,可是袁世江實在是不爭氣,雖然也讀過兩年中學,26個國際語字母也能認出十七八個來,可畢竟在讀書這條路上是走不通了。後來有聰明人給袁老頭出主意:“你看你這兒子牛高馬大,方頭大臉的,說不定是個當武將的料。”

袁老頭也是迷了心竅,就找了個中間人,花了一大筆錢給兒子買了這個少校營長,卻不知落入了別人的圈套。

東四省步兵第十七師是一支地方的雜牌部隊。由於不服從中央政府的整編令令,不能得到政府財政的軍費撥款。多虧了東四省的鳳帥念及舊情,沒有強製撤編,但是也降格為地方部隊了,而十七師隻能靠自己養活自己。其中一個做法就是新建“補充營”,利用名義給向袁老頭這樣的土財主、官迷下套賺錢。你想當官是不是?好!先賣個營長連長的給你,齊裝滿員的,可過不了多久,這些士兵就會三三兩兩的連人帶槍的失蹤,最後連副官勤務兵也不見了蹤影。到了這個時候,土財主就會接到軍方的通知,大意無非就是:某月某日上封要來清理整編,這個軍官不賣了,讓你連人帶槍的還給他。這時買官的人都隻剩了光杆司令了,根本沒辦法還,無奈還得找所謂的中間人說好話,最後免不得又要破費一大筆來擺平這件事。(在現實世界裏,這種情況確實發生過,袁世江的生活原型是一個四川土財主的兒子,他就曾經在川軍裏有過類似的遭遇)

袁世江就是當的這樣的少校。不過袁營長的運氣好,在他的部隊縮水一半的時候,華夏軍和倭軍發生了武裝衝突,步兵第十七師的各分隊紛紛潰退,師長措手不及急紅了眼,手頭沒預備隊,忽然經幕僚提醒還有這麼幾個編外的“補充營”,當即立馬下令這幾個營馬上開赴指定地點集結待命。

不過現在誰都不是傻瓜,幾個補充營的營長原本就是花錢過官癮來的,一聽說要打仗,還沒等部下跑光,自己就先跑了,真正執行命令的隻有這個傻瓜袁世江。

而戰死在東陽橋的倭國軍官是倭國第五師團的吉田少尉。吉田少尉出生於一個武士世家,在軍校的成績也不錯,是個標準的職業軍人,如果說他有什麼缺點的話,那就是有點死腦筋。不過這種性格作為一個下級軍官特別是倭國的軍官來說,實在不算是什麼缺點。

在吉田少尉進行他向死亡的行軍時,也沒想到自己會成為第一個在華夏戰場陣亡的倭國軍官。在後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吉田少尉都成為了同僚的笑柄和笨蛋的代名詞。因為他當時被分派的任務很簡單,率軍前進至森田橋——一座以倭國工程師命名的大橋,然後接管該橋。請注意這裏的用詞,是接管,既不是占領,更不是攻取,隻是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