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許光達對妻子的忠信之戀(2 / 2)

1929年3月,許德華到了無錫,改名為許光達。意思是隻要不懈地奮鬥,必達光明的彼岸。1930年,許光達在賀龍領導下的二軍十七師中任師長。有一天賀龍笑著說要給他介紹一個洪湖姑娘。他告訴賀龍在老家已有妻子,分別已經兩年多了。思念之情溢於顏辭。自從許光達從家裏逃走之後,許家遭到百般迫害。敵人逼迫桃妹子與許德華離婚,她堅決不從。她默默地忍受著殘酷的敵人、艱難的生活和嚴重的疾病的折磨,等待著丈夫的歸來。

此後,在一次戰鬥中,許光達負了重傷。幾經輾轉,開始送到後方醫院,又送到上海一家醫院,由於叛徒出賣,組織上不得不把他送到蘇聯治療。後來由於蘇聯和國民黨關係惡化,以後整整六個春秋,許光達和妻子失掉了音信。

1938年初,許光達由蘇聯回到延安,先任抗大總校訓練部長,後任教育長。同年,桃妹子從父親的同窗好友徐特立那裏,懂得了許多革命道理。後來她也到了延安。在延安,許光達和鄒靖華夫妻傳奇般地重逢了,一時間被傳為佳話。因為當時在延安,許光達的婚事是人們非常關注的事情。風華正茂的許光達一出現在延安,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有許多女作家、女演員、女記者、女軍官等對許光達都很傾慕,有的也曾向他求愛,但都被婉言謝絕了。他被一些女同誌認為是“不懂感情”的人。其實,許光達最懂得感情,也最珍重感情,他心中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結發妻子。有人曾勸他說:“你同桃妹子離散了十年了,兵慌馬亂的年月,倘若她不在人世了,你豈不是白等了?”但他說:“我要等。萬一她沒有死,我另娶她人,豈不傷透了她的心?這些年來,她為我做出了那麼大的犧牲,盼望與我團圓。假如她真的死了,我也要見到她的墳墓,添上一抔土,否則,我是不會再娶的。”許光達夫妻終於奇跡般地團圓了,在抗大的同事和學員們看來,鄒靖華貌不出眾,語不驚人,不過是個平常的女人。然而,這就是教育長苦苦等待的心上人,因此,大家對許光達更加敬佩了。

新中國成立以後,許光達做為國家高級將領和領導人,經常可以帶夫人參加重大的禮儀場合,但鄒靖華卻不願意參加這種活動。因為多年來,艱巨鬥爭和艱苦生活的磨礪,使她未老先衰。她覺得自己比那些年輕、漂亮、光彩照人的夫人,太遜色了。可是許光達每次都硬拉她去參加,他說:“國家的威儀,不僅僅表現在外表上,而主要是看一個國家的國魂、士氣、民風和人民的精神麵貌。在這方麵,你可以把那些外國武官的夫人比下去。‘糟糠之妻不下堂’,這是做人的起碼道德。何況你我是患難多年的夫妻。”

許光達對妻子鄒靖華的感情,不僅經曆了戰爭年代艱難困苦的考驗,也經受住了和平環境身居高位的考驗。熟悉他們的人,都知道他是怎麼樣地尊敬、關懷、愛慕自己的妻子的。他對妻子忠信不渝的崇高品格,永遠留在鄒靖華和億萬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