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 語
曹操是治世能臣,也是亂世奸雄,他得到了最好的機會。人生是自己的選擇,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你要做好人,就一定可以做好人,要做壞人,也沒有人能抵擋得了,一切都在於自己的選擇。曹操有本事,所以他的選擇也多。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有一個重大的轉折點,如果一個人從小就壞,反而壞不到哪裏,因為人人都知道他是壞人,不會給他機會讓他做壞事。如果一個人很好,就會得到很多機會,會升遷,也會有很大的影響力,假如此時再變壞,就叫作晚節不保,這樣才最可怕。
其實我們通過分析曹操這個人物,要懂得:發達的時候要格外小心,不要蛻變成大壞人。
以曹操的才能,本可以把漢獻帝推翻,取而代之。所以有人說他幹脆推翻漢獻帝就好了,何必鬼鬼祟祟的?說這種話的人是不了解當時的風氣,漢朝是非常講究忠義氣節的朝代。
漢代的人不敢想“革命”,因為那時候沒有“革命”隻有造反,想要推翻皇帝的統治,無疑就是造反。
曹操又把自己抬得太高,要做伊尹、周公,這兩個人都是輔佐皇帝把國家治好的最高明的人。實際上,周公什麼成果都沒有留下來,這給了我們一些啟發。人通常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在當代有很大的名氣,有很好的名譽,但是什麼成果都沒有留下來。比如周公,就隻留了個好名聲而已。另一種是在當世不受重用,卻給後世留下了很多東西。比如孔子,孔子當時一直得不到重用,但卻給後世留下了很多東西。
曹操認為,如果沒有他,漢獻帝早就死了。這沒有錯,當時漢獻帝真的幾乎快餓死了。一個皇帝怎麼會餓死呢?因為東漢末年戰爭太多,死亡的人太多,耕田的人少,再加上氣候不好,收成很有限。
其實曆代興衰跟氣候都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氣候條件一直不理想,這個朝代也就快結束了。收成好的時候大家很樂意給皇帝繳糧,收成不好老百姓家裏都沒有吃的怎麼能給皇帝繳糧食?即便繳了糧食,也都被地方長官留下了,所以漢獻帝的境況很淒慘。
曹操把漢獻帝救出來,認為沒有自己,天下不知道要亂到什麼地步。這種想法也對。其實,每句話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每句話又都不能涵蓋全麵,一句話怎麼可能把所有道理都說清楚?
我想世界上沒有壞人,隻有愚蠢的人,
因為人的未來可以自己選擇,到底走哪條路,完全是由自己決定的。選擇錯誤就成了壞人,選擇正確就成為好人。不要單純地說這個人是好人,那個人是壞人,隻能說很遺憾,他選擇錯了。
人生不會隻有一條路可走,往往都是有好幾條可以選擇的路擺在你麵前。一時選對了是運氣好,一直都能選對的人才是有智慧的。
宇宙有一個不變的方向,就是善。宇宙會越來越進化,越來越好。我們常常聽人說人心不古,其實這種話也不是很正確。時代永遠在進步,有太多的人成為犧牲品。每次變動都是一次選擇的機會,要特別小心。我們要去追求不變的東西,如果一直追求變的東西會很辛苦。在社會很穩定的時候,才可以去追求變的東西。現在回頭看《三國演義》,就是要看出其中不變的東西,而不是看裏邊變化的東西。當今世界,誰掌握了不變的東西,誰就更有勝算。
曹操條件很好,機會很好,也經營出了對自己最有利的局麵,隻是他不會選擇。如果他一直輔佐漢獻帝,做一個真正的宰相,誰還敢再批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