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知己(2 / 2)

“所謂的偏見隻不過是時代狹隘的產物,畢竟現在多以男人為尊,女人隻要在家相夫教子即可,久而久之世人就形成了一種男主外女主內的習慣,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女子需要拋頭露麵,從而證明女子不比男人差的時候,這種偏見自然而然會消除。”

這番言論實乃後世再普通不過的觀點,但現今卻是驚世之言,令龍陽君眼前一亮,接道:“哎,本君可能等不到那個時候了!”

劉凱心知這位女子深為現今世俗觀點所困擾,於是柔聲安慰道:“君上已經做得很好,很可能世人的觀點將由君上所改變也說不定,畢竟沒有第一個,哪來的第二個。”

龍陽君秀目中透出一絲激動,又帶著少許緬懷說道:“本君能夠如此作為,實在承蒙大王的恩澤,隻是大王為何早早離我而去呢?”

得!這又是另一個版本的趙姬。

龍陽君口中的大王絕對是魏安釐王,要不然後世也不會傳出龍陽之癖的詞彙。

劉凱也不知道該如何安慰這位古代女強人,一時屋內有些安靜。

好在龍陽君隻是緬懷片刻就恢複過來,說道:“長信侯實乃本君知音,而且聽聞侯爺乃是秦太後身邊的紅人,所以有一事本君不吐不快!”

劉凱麵容轉肅,說道:“不知何事?”

“本君得知此次趙國使團人數甚多,其中不乏高手,而且有一人乃是曾經看守趙姬和嬴政的侍衛,所以侯爺最好有所準備。”

嬴政幼年在趙國做了多年的質子,而作為母親的趙姬也陪同在側,這時趙國使團中突然多出這樣一位人物,不能不讓人浮想聯翩,確乃異常。

劉凱為之愕然,同時理會到龍陽君的意思。

要說龍陽君也沒安什麼好心,誌在挑起秦趙兩國爭端,到時候魏國可於混亂之中謀得好處,不過劉凱倒是有些感激,畢竟這番話為他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

“不知君上由何得來的消息?”

此事關係重大,劉凱不得不詢問詳細。

龍陽君接道:“本君在趙國多有眼線,至於真假侯爺一查便知。”

劉凱急忙接道:“君上如此說來,嫪某豈有不信,隻不過問得清楚罷了。”

龍陽君笑了笑,不再多說,客套幾句後告辭離去。

劉凱沒有相送,而是尋思應該如何應對此事。

可能龍陽君認為嫪毐的根基在秦太後處,但是嫪毐已去,現在劉凱所在想的卻是秦始皇嬴政。

曆代史學家多有認為嬴政非秦莊襄王之子,極有可能是呂不韋的孩子,畢竟趙姬在呂不韋送給異人不久就懷上了嬴政,而且趙姬本就是呂不韋的小妾,如此說來嬴政的身份卻有可疑。

如果那侍衛手中有何依據,能夠證明嬴政的身份,到時候嬴政的地位自然會受到衝擊,秦國就此陷入動蕩之中也是極有可能。

不過話說回來了,如果秦國混亂應該正是魏國所希望的,而且到時候趙國與秦國之間必然有所衝突,但是為何龍陽君會放棄一舉兩得的機會,將此事說出來呢?

這事劉凱想不明白,但是絕對不會認為龍陽君因為自己是其知己才會如此做法。

另外此事如果為真,而且大有可能是真的,劉凱也拿不定主意是否應該告知嬴政或是太後,要知道如果秦國就此****,那麼曆史將會偏離軌道,到時候嫪毐大有可能不會被車裂而亡,所以危機不解而破。

但是曆史是否會偏離軌道,這一點劉凱拿不住,誰能知道他穿越而來是不是曆史必然的結果。

嬴政、趙姬、郭開、長安君、龍陽君、韓闖,等等。

一時,許多之人在劉凱的腦中不住地徘徊,彼此交錯在一起,逐漸彙聚成一副有些模糊的畫麵。

劉凱不自覺地開始來回踱步,眉頭已深深地聚在一起。

到底是怎麼回事?

劉凱覺得自己好像是忘記了某個重要的事情,甚為煩躁不已。

這時,張天突然來報,打斷了劉凱的思緒。

原來最近多有人想要依附侯府,其中有幾人更是相國府的人,所以張天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過來征求劉凱的意見。

對於這些趨炎附勢的反叛小人,劉凱沒有半分好感。

今天投靠過來,改日自己失勢之時,會不會又投到對頭的門下,如此牆頭草試想劉凱豈能歡喜。

“這些勢利小人不要也罷,而且以前侯府的老人也需要重新篩選一遍,那些不忠或是無能之輩統統給本侯趕出侯府,本侯不養閑人。”

劉凱的心情大為不好,聲音一時偏高,帶得嗓子有些發癢,於是順手拿起茶杯想要潤潤嗓子,發現茶水已涼。

茶涼則苦,卻令劉凱腦中清醒幾分,本模糊的畫麵逐漸變得清晰起來,又見張天將要退出屋子,急忙大喊道:“張天,快去備馬,本侯要進宮麵見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