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UFO記錄
UFO已不算新鮮話題,其曆史可一直追溯到古代。早在三四千年前,中國就有“飛車”的傳說,以後又有“赤龍”、“車輪”、“甕”、“盂”等描述,在古籍中也有大量的記載。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曾在一首詩中描繪了他的親身經曆。他在往杭州赴任途中,夜遊鎮江的金山寺。當時月黑星稀,忽然江中亮起一團火來。蘇東坡深感迷惑,於是寫下《遊金山寺》一詩:“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柄鳥驚。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
宋代科學家沈括常用“地學說”來解釋UFO現象。他在《夢溪筆談》卷二十一中記載不明發光物事件:“盧中甫家吳中,嚐未明而起,牆柱之下,有光熠然,就視之,似水而動,急以油紙扇挹之,其物在扇中涅晃,正如水印,而光焰燦然,以火燭之,則了無一物。又魏國大主家亦常見此物。李團練評嚐與予言,與中甫所見無少異,不知何異也。”
乾隆年間,廣東“潮州府誌”記載,明神宗萬曆五年十二月初三夜,“尾星旋轉如輪,焰照天,逾時乃滅”。今日人們所見的螺旋狀飛行器形狀恰似記錄中的“尾星旋轉如輪”。
清代畫家吳有如晚年作品,有一《赤焰騰空》圖,畫麵是南京朱雀橋上行人如雲,皆在仰望天空,爭相觀看一團團熠熠火焰。畫家在畫麵上方題記寫道:“九月二十八日晚,金陵(今南京市)城南,偶忽見火毯(即球)一團,自西向東,形如巨卵,色紅而無光,飄蕩半空,其行甚緩。維時浮雲蔽空,天色昏暗。舉頭仰視,甚覺分明,立朱雀橋上,翹首踮足者不下數百人。約一炊許漸遠漸減。有謂流星過境者,然星之馳也,瞬息即杳。此球自近而遠,自有而無,甚屬濡滯,則非星馳可知。有謂兒童放天燈者,是夜風暴向北吹,此球轉向東去,則非天燈又可知。眾口紛紛,窮於推測。有一叟雲,是物初起時微覺有聲,非靜聽不覺也,係由南門外騰越而來者。嘻,異矣!”
清代畫家吳有如的《赤焰騰空》圖是一詳細生動的目擊報告。火球掠過南京城的時間、地點、目擊人數、火球大小、顏色、發光強度、飛行速度皆有明確記述。此畫約作於1892年(光緒十八年),在100多年前,世人尚無飛碟和UFO之說法,畫家顯然未能意識到,這幅《赤焰騰空》圖,竟成為今人研究UFO的一則珍貴曆史資料。
在歐洲古代,也有關於UFO的記錄,在他們的錢幣上、繪畫上,都有明顯很像UFO的圓形不明物體。可惜當時沒有照相機,不能把目擊現場像今人一樣真實地記錄下來。
不明飛行物驚廣州上空
UFO的信息隨著時代的發展愈來愈多,外星人的蹤跡也更多地出現在人們生活的空間裏。
某晚,家住廣州市寶崗大道一帶的陳小姐等人看到了4個發白光的不明飛行物在上空盤旋飄動著,這些物體一會兒交錯移動,一會兒構成不規則的幾何圖形,更為奇特的是,不明飛行物居然打破以往一飛而過的“常規”,在此停留有半小時之久,然後才逐漸隱身進了雲層。
廣州上空的不明飛行物。陳小姐說,當時是晚上11點10分左右,她感到眼前一亮,發現一個月亮般大小的不明物體發著光出現在窗外天空中。她連忙走到陽台上,看見另有3個光亮度及大小、形狀都一樣的不明物體,與先前所見的形成一種飛行隊形。沒多久,隊形開始出現交錯移動。10餘分鍾後,它們一起向北邊飄去。緊接著,其中兩個隱入雲層,餘下兩個過一陣鑽進了烏雲裏。
見到以上不明物體的王先生則說,早在陳小姐看到前的40分鍾,他與同事看到了其另一運動跡象。當時是10時30分,加班完畢正坐在樓頂上的大夥看見這4個飛行物的隊形有些淩亂:起先,它們一會兒往前走,一會兒又倒回。隨後,隻有一個移動著,另外3個保持不動。再往後,它們相互追來追去的,既像是在打架,又像是在遊戲。就這樣,它們停留有半小時之久,然後才逐漸隱進雲層。此外,王先生說,他的妻子和嶽母也一起看了,大家興奮得不得了,事件發生後,天文學家告訴記者,目擊者看到的一係列關於不明飛行物的情況與UFO聯係不大。有一種可能是,太空中隕落的物體與大氣摩擦後在雲層中產生了這一奇特景象。另有一種可能是,最近天氣變化很反常,大氣運動快,加之處於暴雨季節有冷空氣,一些雲朵就在冷空氣的作用下形成了獨特的雲氣光團。
那麼,到底人們看見的是UFO還是大氣團?現在仍然沒有定論,隻有期待科學家進一步揭開這一謎題。
中國軍隊同UFO的神秘接觸事件
中國空軍飛行員肩負著保衛領空的神聖職責,長年翱翔在萬裏藍天,對各種空中現象具有高度的警覺性和敏銳的分辨力;守衛著遼闊疆域的陸軍,隨時要觀察防區陸上或空中發生的各種異常情況。下麵列舉的是我國空軍飛行員和陸軍地麵部隊在保衛領空、守衛國土的過程中,多次發現不明飛行物的眾多目擊案例中,幾起較為突出的案例:
1971年11月下旬某晚,內蒙生產建設兵團某連指戰員正集中在連部收聽廣播,驟然,電燈自滅,收音機發出奇怪的噪音,北不明飛行物之一。邊後窗透入一片紫光瀉在室內西牆上,又逐漸移往南牆再到東牆,這說明室外有一個強烈的光源在移動。連長叫大家出去看看,大夥來到室外曬穀場,隻見西邊50米外的馬車道上方200米空中,有一個像小銅鼓似的扁圓形物體,直徑約2米,高80厘米,發著紫色強光,自旋著慢慢下降,落在車道附近一片雪地裏,在接地時發出湍流般的聲響。連長給團部打電話,搖了幾次,沒有信號,便通知大家帶上武器,當大家回屋取了武器再到外麵時,那不明物體已離地起飛,離地3米後驟然加速,閃電般直上雲霄,飛馳而去。
1974年10月19日淩晨1時許,駐防甘肅永登縣坪城地區的蘭州部隊炮兵某團偵察班長張登洲在防區流動巡察車炮場時,眼前突然明亮起來,整個村莊灑滿淡藍色的光,如同處在晨曦之中。距他5米遠處的一條粗黑線條似的排洪溝,在亮光下清晰可見。張登洲見狀大異,急忙四處張望,尋找光源。頓見在本班營房東屋後的山頭上,浮動著一個略呈扁長橢圓形、中間為金黃光、四周為桔紅色的彩雲一般的發光物體。目測距離約160米,其直徑約3米。張登洲既驚異,又緊張,出於警惕,他急忙操持衝鋒槍,仔細觀察它的動向。隻見該物並非靜止地浮在山頭上,而是由北向南徐徐水平移動。大約逗留了2分鍾光景,才加速向東快速飛去,消失在山背後。村莊又恢複了原來的黑暗,車炮場兩個值勤哨兵也都看到了亮光。
1975年5月4日晚8時左右,駐湖南長沙大托鋪機場的航空兵某部夜航大隊正在進行緊張有序的飛行訓練。突然,一個驚心動魄的場麵發生了:數百名在場官兵被一個奇異的不明飛行物吸引住:它頭部發紅光,後部發藍光,從嶽麓山峰後飛出,由北向南飛向機場上空,速度類似於正在空中飛行的殲擊機,但無聲響。這個現象很像一架發動機停轉並燃燒起來的飛機,僅靠慣性維持滑行,直冒火光。一時間,人們以為一架飛機起火而驚呆了!按照飛行計劃,當時正有架飛不明飛行物之二。機越過機場上空,指揮塔立即下達命令:“××號,請你看一下儀表,飛機工作是否正常?如發動機起火,立即跳傘!”××號飛行員回答說一切正常,並請求返航。這時那個奇異飛行體已經飛到跑道上空,人們對它看得較清楚:它形同一節火車車廂,長約20~30米,寬約3~4米,頭部隱約顯出實體,後部閃著紅光和藍光,似有舷窗。其飛行高度約千餘米,飛行速度不很快,前後約五六分鍾,才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這時飛機已全部返航,安全著陸,由於這個UFO的出現,飛行訓練提前結束。
1978年7月26日晚9時40分,北方某機場的空軍飛行教官沙永考駕教練機飛行在襄汾上空某空域,高度為3公裏,忽然發現有2個發光的不明飛行物在他的飛機上方盤旋了兩周,然後離去。同機的一位學員也目睹了此現象。當時,沙教官曾通過無線電向指揮塔詢問,塔台的回答是,在他附近並無第二架飛機。
1979~2月下旬某晚9時10分,當沙教官駕機夜航飛過候馬縣上空時,又一次看到一個不明飛行物發著極亮的強光自南向北掠過天空,速度遠高於他所駕駛的戰鬥教練機,而那個發光體的飛行高度隻有1000米左右。為了保障飛行安全,他沒有過多地盯著那個刺眼的發光物體。他事後說,任何一個飛行員都能清楚地分辨出來,那個發光物體不可能是一架飛機,因為飛機決不會在這麼低的天空做超音速飛行,否則,地麵的建築物會被強大的衝擊波震壞。
1979年8月4日20時55分,駐新疆空軍某部飛行大隊副大隊長張英,在新疆庫爾洛地區上空駕機飛行時,在飛機的左前方,發現一個磨盤大小、銀白色、圓盤狀的發光物懸浮在空中,圓盤的中心有一個雞蛋大的圓孔,圓盤邊緣規則、清晰、整齊,塔台人員也證實了這一事實。10分鍾後,這個飛行物緩緩向東北方向飛去,消失在夜空中。20天後的一個午夜,張英再次在空中遭遇到圓盤形飛行物,隻是這一次的體積比上次大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