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弘力,還隻有六七歲。乃是弘昊與思妃辛優,所生。
弘昊選題問答弘力,隻見弘力對答如流,弘昊喜道:“項太傅教的好。”
項豪不忘諫言,道:“教得好總不如學的好,太子學的用功,將來必成大器。”
弘昊愈加歡喜。項豪道:“聽聞李覆將軍被召喚回朝,賦閑在家,不知何故?”其實項豪心中明鏡一般,隻是說起李覆,想替李覆伸冤。
弘昊見他問,便對項豪道:“不知太傅如何看待李覆為人?”
項豪道:“樹木有參差,人群有類聚。李覆雖然剛猛莽撞,但是對皇上可是一百的忠心,非他人能比。”
弘昊聽了,思索一會道:“將李覆官複原職。”項豪喜道:“皇上聖明。”
午後,考生齊聚大殿外的操場,露天考試。弘昊親自監考。席間一個寒士,見聖上求才心切,不免覺得自己出頭的日子終於到了。
便胸有成竹的寫下文章。待考試完畢。弘昊親自閱卷。看了十幾篇都是搖搖頭。
施勤生問道:“陛下,可是這年的士子,沒有特別有才華的。”弘昊道:“比起項太傅文章,相差十萬八千裏。”正打算起身。
一篇文章自案幾掉落。弘昊一瞥,瞧了兩句,覺得驚奇,便俯身撿起試卷。
施勤生見狀甚喜,忙對隨從道:“此文章是何人所做?”隨從道:“乃是懷陽寒士王盛彰。”
弘昊細讀王盛彰的文章,自語道:“自朕登基以來,雖然勤政愛民,卻始終不能使國家安定繁榮,軍隊強大,剪除匪患。一直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看了這文章,才明白啊。”
“結北漠能製西涼,攏明王能衡靖匪,分陳紹能牽東宋。而後四海始鹹寧,開科取士,勸課農桑,工商並進,乃至國強民盛,國強而官威,民盛而軍壯。”
弘昊讀了,覺得有理,忙道:“王盛彰,為狀元。”眾人皆喜。乃聘王盛彰為參事,留在皇帝身邊任職。
而後,弘昊自禦書房召見王盛彰。
王盛彰力表忠心,弘昊大喜。與之推心置腹,商量國策。
最後,弘昊道:“我深深忌憚祁陽王弘祥,不知有什麼辦法可以掣肘之。”
王盛彰道:“祁陽王非常人也,功高勞苦,不能輕動。若聖上真要動他,可使他去出使他國。祁陽王,將帥之能,俊逸之才,他國比不放行。”
弘昊大喜,隨即命弘祥出使北部的漠郞國,命其改善與漠郞國的關係。並商量一同抵禦西涼的可能性。
祁陽王弘祥久震北疆,北桓國的百姓都很敬重他這樣一個敵對方的將領。
漠郞國人更是如雷貫耳,將其視為太平軍的戰神。
聽聞弘祥即將出使漠郞國,國主即興奮又害怕。眾大臣商議將弘祥設法扣留。弘祥若在北疆鎮守,漠郞國無人能通過,而進軍中原就隻是一個美夢罷了。
且說,弘祥渾然不知,他將出使漠郞國,全是楚瑞的陰謀破壞。
當下,秦欣施法隻有幾天的樣子,楚瑞聽聞弘祥要去出使漠郞國。不覺欣喜道:“看來秦欣的離間之計已經成功。隻需將眼前的太平軍擊退,攸陽就安穩了。”
楚瑞想著可以安穩的當他的太守,不覺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