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千城戀 第123章 血浸天安之搏命死局(1 / 2)

在短暫的驚懼之後,小七便立即緊收心神,努力使自己靜下心來,開始思量應對眼下這種局麵的方法,哪怕前方傳來的呻吟聲,直刺耳中。

不是小七心堅如鐵,更不是他冷血無情,一死倆重傷的慘劇,他同樣看在眼底,傷在心裏,怒入髓中,但實在是無能為力、愛莫能助。此刻的他,不得不摒棄心中所有的雜念,一心一意地來思索應對方案,因為他要麵對的不是困局,也不是危局,而是死局!

九死一生的死局!甚至是十死無生的死局!

這種局麵他從來都沒碰到過的,甚至連想都沒想過。他從沒想過老白在數月前的“戲言”,竟能一語成真——他(他們)遭遇了完美伏擊。

何謂“完美伏擊”?

籌劃任何的伏擊(殺),都無外乎三個方麵的問題,即:何時殺、何處殺、如何殺。

“何時殺”是指找到於己有利、於敵不利的時機,攻殺之。換句話說,就是對敵伏殺要講究突然性,也就是兵法上常常會提及的“攻其不備”——用我的有心,算你的無心;用我的厲兵秣馬,攻你的麻痹大意。

小七等人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料到,竟然有人會動心思伏殺他們,伏殺他們這個打著走鏢旗號的“公費旅行團”。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而且這會兒而雖近傍晚,可天色還算敞亮,也就是說,這些褐衣人選擇了一個通常不便出手的時機,肆無忌憚地動手了。但誰也不能否認,在“攻其不備”這一點上,這群褐衣人做得堪稱完美。

“何處殺”指的是伏殺的地點。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甄選對己有利、對敵不利的位置與地勢。

先說位置。此伏擊點位於距“津城”不過數裏之遙,而且處於從燕皇城直通津城的大路上,這樣的地理位置其實並不怎樣好,最起碼就做不到避人耳目、悄無聲息。可話又說回來,從燕皇城到東陽城這一路上,差不多都是大路,而且城與城之間的距離,遠不過五六十裏,近的也就三四十裏,如果褐衣人硬要在小七這夥人返程路上伏擊的話,其實都差不了,沒有哪個地方是人際罕至的。說白了,就是沒得選擇,不得已而為之!

接下來再說地勢。此地看起來更像是一條深溝,兩側的小土丘坡度很陡,差不多五六十度,高雖不過四五丈,但縱深卻有二三十丈,恰好能把“天安”馬隊從頭到尾的困於其中。也就是說,隻要堵住兩頭,其實就是個甕中之鱉的架勢,想要突圍極其困難,就像是老天爺專門為剿滅小七這夥人量身定做的殉葬之地一般。坦率地說,這群褐衣人的確很有眼光。

毫無疑問,對褐衣人極為有利的,就是對小七等人大大地不利。小七等人是先失了“天時”,而後又失了“地利”!

如果說失掉“天時”和“地利”,隻能讓小七等人深陷危局的話,那麼讓他們陷入死局的就是褐衣人的“如何殺”了。畢竟再周密、再完備的伏擊也靠人來執行,要是執行人不得力,同樣也會功虧一簣。對於小七等人來說這就是機會,甚至是唯一的機會!

“如何殺”指的是調派人手、裝備,選擇伏擊的手段及完成整個伏擊,其實這是也伏殺的核心內容。

當少白一聲爆喝,把小七震驚中驚醒的時候,小七便已判斷出欲對“天安”馬隊不軌的人不是劫道的,至少不是普通的劫匪。因為劫匪出來劫道的目的無非就是求財,哪有像這樣子,一聲不吭,連場麵話都不都一句,便直接出手取人性命,毫不留手、凶殘異常的。

隨後乍現的這些褐衣人,衣著統一、兵刃同製、紀律嚴明、號令簡潔、行動迅猛等等,這種種細節,無一不表明他們都是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士”。也更加驗證了小七的想法——這些人,明擺著就不是劫道求財的小蟊賊,而是專程來對付“天安”諸人的悍士。

雖然一時半會還猜不出來是因何緣由,但小七卻可以肯定,這件事一定無法善了,幾無妥協的可能。隻因這些悍士們沒有給自己,同時也沒有給小七等人留有回旋的餘地,一出手便置人於死地,這樣的玩法豈能善了?

在這種局麵下對上一群小蟊賊,或有一線生機,可要對付的是一批專門來伏擊他們的褐衣悍士呢?還有比這更為艱難的嗎?

有!

比對付一批褐衣悍士更為艱難的,就是對付一大批褐衣悍士。

出現在麵前的褐衣悍士足有三四人之多,兩側的土丘上也各有二三十人。小七甚至不用回望後路也能知道,哪裏的褐衣悍士最起碼不會比眼前的人少,總共加起來有一百多人呀!也就是說小七他們這二十六(五)個人,最少要應付四倍於己的敵人,這是什麼概念?

稍懂兵法的人都會知道,要想在這種情況下衝出重圍,必須要有相當的突擊速度和力量。就具體情況而言,眼下的選擇隻有兩個,要麼衝前路,要麼衝後路,衝兩側的小丘純粹就是找死,沒二話可言。

可讓小七欲哭無淚的是,現下鏢局的人馬是一字長蛇陣排開,人馬都是散著的,根本形不成合力,而他自己身邊也隻有少白一人,拾天還在身後的兩丈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