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關條約》簽訂以後,帝國主義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日本通過條約不僅獲得大量賠款,而且取得了在中國直接投資設廠的權利。法國奪占中國雲南、俄國虎視東北、德國專注山東、英國留意長江中下遊地區。列強通過強占軍事基地和搶奪鐵路路權以及其他權益,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中國民族危機日益嚴重。
1895年,康有為在北京發起“公車上書”運動,提出“拒和、遷都、變法”,要求變法維新。康有為組織學會,創辦報紙,使改良主義運動有了很大發展。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康有為第五次向光緒皇帝上書,終於打動了光緒。在光緒的支持下,康有為、梁啟超發動戊戌變法運動。這次維新運動自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6月11日起至9月21日止共103天,因此史稱“百日維新”。
隨著中國民族危機的日益嚴重,維新變法運動出現高潮。1898年1月29日,康有為向光緒呈遞了一個《應詔統籌全局折》,提出了變法的具體辦法。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下詔定國是,宣布了維新變法的決心。
6月16日,光緒帝在頤和園仁壽殿召見康有為,命康有為為總理衙門行走,許其專事奏折。19日,康有為上《敬謝天恩並統籌全局折》,隨後陸續進呈《波蘭分滅記》、《列國比較表》、《法國革命記》等書。又晝夜撰寫廢八股、開學堂、勵工藝、裁綠營等奏折,或自己呈遞,或交禦史楊深秀、宋伯魯奏入。
百日維新是在和舊勢力激烈的鬥爭中進行的。宣布變法後4天,即6月15日,慈禧太後就逼迫光緒撤除帝黨重臣翁同解的軍機大臣的職務,說他“狂妄任性”,勒令回籍。此外,還威逼光緒下詔,凡新授二品以上的官員都要向太後謝恩,以表明慈禧操縱著人事大權。
圍繞著廢除八股取士問題,新舊兩種勢力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光緒帝親自到頤和園請示慈禧,次日,才公布《停止八股改試策論》上諭,這是維新變法的一個重大成果。
光緒帝召見梁啟超,賞六品銜,命辦理譯書局事務。9月4日,光緒帝下令將無理阻撓部員上書、公開反對新政的禮部尚書懷塔布等6人全部罷官。第二天,下諭任命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為軍機章京,賞四品銜,參預新政事宜。
新舊兩黨的鬥爭在一係列問題上達到空前激烈的程度,慈禧決定發動政變,廢除光緒。光緒與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人士聞訊後慌忙商量對策,當時想了兩個辦法:一是請外國人出麵幹涉;二是爭取袁世凱及其部隊的支持。經過緊急磋商,決定采取第二個辦法。
9月16日,光緒召見袁世凱,不僅給他升了官,還派他專辦練兵事務。9月18日夜,潭嗣同手持光緒帝密詔去見袁世凱,要他在天津閱兵時,帶兵誅殺榮祿,然後圍攻頤和園,救出皇上。袁世凱信誓旦旦地對譚嗣同說:“你放心,殺榮祿如殺一條狗,小事一樁。”
誰知,袁世凱當晚即向榮祿告密,出賣了維新派。
9月21日淩晨,慈禧提前發動了政變,囚禁了光緒皇帝,宣布由她垂簾聽政。同時,慈禧下令搜捕維新派人士,廢除各種變法條令,恢複一切舊秩序。康有為、梁啟超逃往國外,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6位變法人士慘遭殺害,史稱“戊戌六君子”。譚嗣同就義時,還慷慨自若地朗誦:
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其他參與或讚助新政的官吏,或革職,或判刑。百日維新以失敗告終。
時空隧道
(1)你能說說戊戌變法的性質及其進步意義嗎?
(2)百日維新為何最終還是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