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的古代,中國的黃河流域居住著許多分散的人群。他們按照親屬關係組成氏族,好些氏族又組成了部落。黃帝和炎帝就是兩個大部落的首領。

過了很多年,堯當了炎黃部落聯盟的首領。他很會治理天下。東西南北四方,春夏秋冬四季,農牧漁獵各業,他都安排管理得井井有條。當時的生產很落後,吃不上飯,穿不上衣的事常有。堯整天和老百姓在一起,對大家的苦難十分關心。他自己的生活也很儉樸。

堯看到有人吃不上飯,心想:這是我使他餓肚子的。遇到有人穿不上衣服,他總覺得:這是我有過錯,才使他沒衣服穿的。有人犯了罪,他也首先責備自己沒有盡到責任。因為堯和人民同甘苦、共患難,所以他贏得了人民的愛戴。

有一天,幾個部落首領來拜望堯。他們來到堯的“宮殿”門口,細一看,都愣住了。

“天哪,他住的是什麼樣的房子啊!”有個人先發出了感歎,其他人也跟著議論起來:“這明明是幾間最普通的茅草房啊!”

“我們那裏,守門官也比他住得好呢!”

正說著,堯走了出來。大家見他的穿戴,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嘴上沒說,心裏卻想:“難道這個身穿補丁衣裳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堯嗎?”

這些首領們互相看了看,他們每個人都比堯穿得好,臉上不禁露出慚愧的神情,從心眼兒裏更加敬重堯了。

在堯招待各部落首領的“宴席”上,大家席地而坐,愉快地端起土缽、土碗,津津有味地喝著野菜湯,談著治理天下的大事。“宮殿”裏不時傳出一陣陣的笑聲。

從那以後,各部落的首領們都學著堯的樣子,和老百姓同甘苦,共患難,向大自然展開了頑強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