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紅岩》嗎?
《紅岩》的作者是羅廣斌和楊益言,它是一部40多萬字的長篇小說,1961年12月由中國青年出版社第一次出版。這部小說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加工創作的,小說的兩位作者都親自經曆過獄中的鬥爭生活。
本書的主要內容是:1948年的重慶,還處於國民黨統治之下,為了配合工人運動,重慶地下黨工運書記許雲峰命甫誌高建立沙坪書店,作為地下黨的備用聯絡站。甫誌高為了表現自己,不顧聯絡站的保密性質,擅自擴大書店的規模,銷售進步書刊。一天,甫誌高到碼頭為區委書記江姐送行,江姐囑咐他要注意隱蔽,他嘴上答應,心裏卻不以為然。後來,甫誌高又自作主張吸收了一位青年入店工作,結果導致甫誌高被捕,並成了可恥的叛徒。由於甫誌高的告密,許雲峰等地下黨組織成員很快被捕。特務頭子費盡心機也沒能從許雲峰等人身上得到任何東西,最後,敵人隻得暫時妥協讓步。
叛徒甫誌高帶領特務到鄉下,江姐很快被捕,關押在渣滓洞。在獄中,江姐受盡了折磨,但她沒有屈服。轉眼到了年底,全國革命形勢一片大好,國民黨當局在受到沉重打擊後開始向共產黨提出和談。為了顯示“和談”的誠意,國民黨假意釋放了一些政治犯,來自資本家家庭的共產黨員劉思揚便是其中之一。在劉思揚被釋放的第二天夜裏,他便又被敵人逮捕。後來,國民黨又派了一個特務偽裝成同情革命的記者打入渣滓洞,妄圖用苦肉計刺探獄中地下黨的秘密。地下黨員識破這個特務的陰謀,並將其鏟除。這時,解放軍日益逼近重慶,地下黨準備組織獄中的暴動。在另一所監獄“白公館”內裝瘋多年的共產黨員華子良與獄中黨組織聯係上了。當解放軍即將解放重慶時,特務提前秘密殺害了許雲峰、江姐等人。就在當天晚上,渣滓洞、白公館同時舉行了暴動。劉思揚等同誌犧牲了,但更多的同誌衝出了魔窟,伴隨著解放軍隆隆的炮聲,去迎接黎明時分燦爛的曙光。
《紅岩》成功地塑造了許雲峰、江姐、劉思揚等一係列的共產黨員的崇高形象。用一個個真實、生動、感人的故事,展示了革命先輩可歌可泣的豐功偉績,共產黨人矢誌不渝的崇高思想、百折不撓的革命鬥誌、視死如歸的獻身精神以及和衷共濟的團結精神。
《紅岩》在寫作藝術上,善於運用典型情節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將壓抑沉悶的獄中生活寫得波瀾起伏,扣人心弦。深刻的思想內容和成功的藝術表現,使《紅岩》成為當代文學中反映我黨地下鬥爭的壯麗史詩。
《平凡的世界》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平凡的世界》是當代優秀作家路遙在藝術天地裏不朽的豐碑,並因此獲得了茅盾文學獎。
小說共分3卷,100餘萬字。時間跨度從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展現了中國近10餘年間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大曆史性變遷,尤其是高度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曆史變遷過程。作品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重心,在改革開放初期廣闊的社會大背景下,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形象,成功塑造了以兩兄弟為代表的這些在生活中默默承受著人生苦難的人們的形象。在這裏,有人性的自尊、自強、自信,人生的挫折和追求,痛苦與歡樂,讀來令人激情澎湃,蕩氣回腸。其中,最令人感動的還是孫氏兄弟在艱辛沉重的生活中與命運的抗爭,發掘自身的生命價值,彰顯出堅毅不屈的靈魂。
在孫少安的身上表現出來的一方麵是中國傳統農民勤奮踏實、堅忍頑強的品格;另一方麵又具有湧入改革的浪潮中,勇於與貧窮、落後鬥爭的氣質。由於貧窮,少安過早地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被束縛在農村這塊土地上,然而他不甘平庸,自信自尊,務實能幹,吃苦耐勞,不僅成為出色的莊稼人,而且有清醒的現代意識,抓住改革機遇,闖出了一條致富之路,成為時代的弄潮兒。少安命運的這種巨大變化,不僅是廣大農民在這一曆史時期生活麵貌的一個縮影,而且也折射出了時代的風雲和社會的變遷。
弟弟孫少平由於接觸到較多的文化教育,因此目光遠大,視野更開闊。他不願受農村傳統意識的影響,他要向命運抗爭,要擺脫自身的生存境況。他決定離開家鄉,到社會上獨自奮鬥。他從學生時代的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到攬工生活的顛沛流離,到礦工生活的艱辛苦難,再到愛情破滅、因工負傷的悲痛欲絕,從未放棄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具有最頑強的生命力。正是孫少平這種在各種嚴酷的環境中勇敢真誠地麵對生活,堅忍不拔、奮鬥不息的精神,使他的一生充分體現了平凡人生的輝煌意義,也使這部作品具有了更加迷人的魅力,散發出了彌久的芬芳。
在藝術技巧上,這部小說運用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真實反映了廣大農民在不同時期的命運變化,塑造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並融入了作者自己充沛的激情。很多讀者都能從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因為作品描寫得真實,才帶給讀者一種振奮人心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