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清代中期滿族作家及其詩文創作述略(2)(1 / 3)

裕瑞(1771~1838年),愛新覺羅氏,字思元,多鐸五世孫,清朝和碩豫良親王修齡次子。著有《棗窗閑筆》《思元齋全集》。紀昀稱其詩“能機勃發,天籟自鳴”,謂其賦“清思綿邈,靈氣縱橫”。《思元齋主人詩》不分卷,嘉慶七年至十三年刻本,首都圖書館藏。《思元詩選》二種,嘉慶七年刻本,遼圖藏。《萋香軒吟草》一卷,嘉慶刻本,北圖藏。《草簷即山集》一卷、《棗窗文稿》二卷,嘉慶十六年至十七年自刻本,北圖、南圖藏。《思元齋詩文合刻》,道光八年石印本,遼圖藏。《思元齋全集》(《萋香軒吟草》一卷、《樊學齋詩集》一卷、《清豔堂近稿》一卷、《眺鬆亭賦抄》一卷、《草簷即山集》一卷、《棗窗文稿》二卷),嘉慶七年至十七年自刻本,北圖、南圖、遼圖、北大、北師大、山大、旅大藏。《思元齋集》兩種,嘉慶二十五年刻本,遼圖藏。《清豔堂近稿》不分卷,嘉慶十三年刻本,上圖藏。《續刻棗窗文稿》有:《再刻棗窗文稿》一卷、《沈居集詠》一卷、《東行吟抄》一卷,道光八年刻本,北大、山大、泰州藏。《思元齋全集》十卷,嘉慶道光間刻,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內分9種:《萋香軒吟草》一卷,有豐申殷德序,錄詩百66首,嘉慶四年前後作,嘉慶七年刻;《樊學齋詩集》一卷,有西涯居士法式善序,錄詩98首,嘉慶八年至十年作,嘉慶十年刻;《清豔堂近稿》一卷,有嘉慶四年紀昀序,又劉墉題詩,末有誤庵成書、吳跋,錄詩113首,嘉慶十一年至十三年作,嘉慶十三年刻;《眺鬆亭賦抄》一卷,嘉慶十五年刻;《草簷即山集》一卷,有臨川樂鈞序,末有李韞英跋及自序,錄嘉慶十四年至十五年所作詩,嘉慶十六年刻;《棗窗文稿》二卷,有楊芳燦序及自識,錄散體文50篇,論史傳者十居七八、為記序者十居一二,嘉慶十七年刻;《東行吟抄》一卷,前有潘陽西橋慈士衡敬序,又嘉慶十八年自序,錄文一篇、賦一篇、詩24首,皆奉使東行所作,嘉慶二十五年刻;《沈居集詠》一卷,有道光八年自序,錄嘉慶二十三年至道光七年所作詩,道光八年刻;《東窗文續稿》一卷,有道光十年自序,凡文14篇,道光間刻。別本四種:一為《萋香軒文稿》不分卷,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文係1966年據稿本影印,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藏;一為《思元齋續集》不分卷,道光八年刻,3冊,山東大學圖書館藏;一為《思元齋文集續刻》一卷,道光間刻,首都圖書館藏;一為《續刻東窗文稿》一卷、《再刻東窗文稿》一卷,道光間刻,泰州市圖書館藏。

昭梿,字汲修,自號汲修主人,昭梿是努爾哈赤次子禮親王代善的第六世孫,父永恩,原封康親王。愛好文史,精通滿洲民俗和清朝典章製度,與魏源、龔自珍、紀昀、袁枚等名士有往來。其文稿大多散失,後由端方搜集整理,有《嘯亭雜錄》十五卷。所著詩文200餘篇,未刊散佚。今存其集寫本兩種:一為《蕙蓀堂燼存草》二卷,清抄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文獻》總第二十四至二十六期刊載;一為《蕙蓀堂集》一卷,稿本,清末洪德元、盛昱、費念慈跋,上海圖書館藏。《蕙蓀堂燼存草》二卷,清抄本,北圖藏。吳貽祿《芸暉館詩集》有其所作序。《嘯亭雜錄》,清抄本12冊,刊本有3冊、4冊、6冊、10冊、12冊不等,國家圖書館、遼寧圖書館、遼寧大學圖書館藏。

奕繪,字子章,號太素道人,又號幻園居士。清高宗乾隆帝第五子榮親王永琪之孫,父榮郡王綿億長子,襲多羅貝勒,官至內大臣、正白旗漢軍都統。著有《子章子》《妙法蓮華集》《秘書集》《寫春精舍詞》《明善堂集》。曾和王引之合著《康熙字典考注》。《八旗藝文編目》載,著《明善堂集》四十卷,稿本藏侗後齊將軍所。其集未刻。今存《觀古齋妙蓮集》三卷,道光間抄本,錄嘉慶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詩330首,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此即《八旗藝文編目》所稱《妙蓮華集》。又有《明善堂集》十七卷,中國國家圖書館藏道光間鈔本,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藏鈔本。內《流水編》十五卷、《南穀樵唱》二卷。《流水編》為詩,約自道光初年迄十八年,多詠北京名勝及與側福晉顧太清唱和之作。《南穀櫵唱》為詞。別有《秘書集》,今未見傳。《觀古閣玄妙集》三卷首一卷,1986年遼寧省圖書館據清抄本掃描本,南圖藏。《明善堂文集》寫本舊鈔原稿,八冊,國圖藏。《觀古齋妙蓮集》舊鈔原稿,二冊,遼圖藏。《寫春精舍詞》載《詞學季刊》二卷一、二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