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喝回族蓋碗茶的民間習俗
在中國回鄉寧夏,回漢老友們在亠起說保健養生之道。現場請教一對回族百歲老人說:“老人家,有什麼養生妙術,給大家傳傳吧!”回族老人對諸位老友說:“說起養生之道,可能是一年四季不離茶吧。”她老伴聽後補充說:“要說喝茶養生,我們不像你們那樣,講究什麼名茶名水名壺的,俺們隻把枸杞子泡泡當茶喝罷了。”日三盅蓋碗、保證健康長壽;回族有一諺語說:“不管有錢沒錢,先刮三晌蓋碗。”還說:“早茶一盅,一天威風;午茶一盅,勞動輕鬆;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動。”
雲南地區回族蓋碗茶的製作;先用湖南茯磚茶或雲南沱茶或綠茶3克放入蓋碗內,再加上佐料龍眼(桂圓)幹4顆和冰糖50克,然後衝泡以滾水,蓋上碗蓋。等待些時(約5分鍾),就可以喝了。以茶葉、龍眼幹和冰糖3種原料混合衝泡成的蓋碗茶,俗稱為“三香茶”;如果除了茶葉、龍眼幹、冰糖外,再添加上葡萄幹和杏幹,衝泡成的蓋碗茶,通稱為“五香茶”;如果再加上枸杞、花生仁和芝麻,衝泡成的蓋碗茶,則稱為“八寶茶”。
其實,祖國不同地區的回族蓋碗茶的品種繁多,例如,著名的“紅四品蓋碗茶”,它是用紅茶、紅棗、紅糖、枸杞4種原料製成的;“白四品蓋碗茶”,是用白毛尖茶、白糖、芝麻、白葡萄4種原料製成的等等。顯而易見,製作回族蓋碗茶的原料均是保健食品,營養豐富,還具健脾生津、強身壯骨的作用。難怪會產生“早茶一盅,一天威風;午茶一盅,勞動輕鬆;晚茶一盅,提神去痛!”的效果。因此,回族人也很自然地“不管有錢沒錢,先刮三響蓋碗”了。並且也“一日三盅雷打不動”了。難怪回族老人常常諄諄告誡年輕人:“不吸煙不喝酒,蓋碗茶不離手”。回族喝蓋碗茶時,還多以糕點、糖果、瓜子之類作為茶配,或敘舊問好,或淡論國事,或吟詩作賦,或洽談生意,或談古說今,清雅文靜,其樂無窮,真是修身養性的優良活動。
茶葉專家的研究表明,用蓋碗喝茶,非常科學,明顯具備有下列3大好處;一是清潔,因為碗上加蓋,可防止塵埃等髒物飛入茶湯;二是保溫,喝茶往往帶有品嚐和交談,茶湯冷了,風味大減;三是湯純,碗蓋撥去或阻擋了茶葉或其它漂浮物進入口中,喝茶更加舒暢。回族有一諺語說到了用蓋碗啜飲茶的好處:“一防灰,二防冷,三防茶葉卡喉嚨。”總結得既形象又逼真。
蓋碗茶具——-現今已不是回族人的專利,其他少數民族亦已普遍利用蓋碗(蓋杯)泡茶、品茶和飲茶了。並且已在各茶館和普通家庭出現。使用時,衝泡的並不是什麼“三香茶”、“五香茶”或“八寶茶”,而大多隻是茶葉一種,或綠茶、或紅茶、或烏龍茶。用蓋碗泡茶已被廣大飲茶愛好者所認可,並日益受到喜愛,因為它適合於個人在書房讀書寫作時啜飲,也適於2~3位親朋好友圍坐閑談時品茗。
回族人好客,懂得禮貌待人,客人上門,多用蓋碗茶招待來客。主人先將碗蓋、蓋碗和襯碟洗滌幹淨,放入茶葉和佐料,衝泡上開水,蓋上碗蓋,雙手遞給客人,並說:“請喝茶!”客人一般要起立,也用雙手接下,並道一聲:“謝謝!”通常是左手托襯碟,右手按住碗蓋,輕輕地放在茶幾上,然後重新入座。主客漫談5分鍾後,主人會作出手勢,並說聲:“請!”言下之意是可以品茶了。這時懂回茶習俗的客人就會用左手執襯碟,右手執碗蓋捧起,並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抓住蓋頂,用無名指卡住蓋口,輕輕地刮一下(把漂浮物刮到後邊),喝一小口,再刮一下再喝一小口。在品飲蓋碗茶過程,不得用嘴吹漂浮物,隻能用碗蓋刮,喝時不得發出聲響,隻能慢慢地飲;品嚐時不得把湯汁全部喝光,隻能喝一半或2/3。當客人把蓋碗重新安放在茶幾後,主人會即掀開碗蓋,再度衝滿開水,然後蓋上。讓客人等待些時再刮再喝。回族飲用蓋碗茶很講究“輕、穩、靜、潔”的一整套禮節。“輕”指的是衝泡、刮漂浮物、品飲要輕、不得發出聲響;“穩”指的是沏茶要穩妥、落點要準確、不淺不溢;“靜”指的是環境要幽雅安靜、窗明幾淨、心安理得、平心靜氣地品嚐;“潔”指的是碗蓋、蓋碗、襯碟、茶葉、佐料和用水都要清潔幹淨、一塵不染。
八寶茶的衝泡需要添加滾開的沸水,這樣在飲用時會發現每一口茶彈的味道都會略微發生改變,這是因為每種配料是在不同的時段釋放出其獨特的滋味的。好茶要用好水來泡,茶湯明亮透徹,滋味鮮活幹爽。“一杯春露暫留客,兩腋清風幾欲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