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八寶茶“三泡茶”的衝泡,最為值得一提的應該是四川茶樓中的衝泡方法。四川的茶師沏茶很是講究,他們一隻手提著一個特製的一米多長嘴的龍頭銅壺,有兩個顫巍巍的紅球,尖尖的壺嘴伸到離茶碗不到4厘米時,開水就對準蓋碗直射下去,即快又準,還有諸如“蘇秦背劍”、“反彈琵琶”等賦有藝術性的動作,可以稱得上是門“絕活兒”。水順著碗底翻上來,配料受濕均勻後,蓋上茶蓋泡五分鍾就可以飲用了。
四川的八寶茶與回族的略有不同,主要是在配料的選擇上,通常是按順序先放入冰糖,再放入羅漢果,然後是花旗參、甘草、枸杞子、紅棗、葡萄幹,作後用茉莉花茶蓋住配料,放上兩朵菊花。這樣衝出來的茶湯色碧綠,並能夠顯出菊花的幽致清雅。品飲時先要用茶蓋把浮在上麵的菊花輕輕撥開,然後再輕輕地抿一口,先嚐到的是一種淺淺的味道,咽下去之後有一種淡淡的清香,口感特佳,使人心曠神怡,那種特別的口味,讓人感到很滿足。可以說,改良的回族八寶茶在川藏地區傳承,現己成為了四川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中國文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鑒別茶的優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我國古代茶人(文人稚士)“品茶”包括;
人品:清、雅、簡、淡。
清:秉自然靈秀之氣,形神俱清。
雅:謙恭儒雅,有君子之風。
簡:舉止豁朗簡約,不拘俗禮。
淡:少名利之心,自甘淡泊。
茶品:清、香、甘、淡
清:秉自然靈秀之氣,形色俱清。
香:其嗅如蘭。
甘:其甘如薺。
淡:淡而有味。
水品:清、活、甘、冽
清:水質澄澈、純淨。
活:水質鮮活,不凝滯。
甘:水味甘香。
冽:水味清寒。
火品:明、活、潔、燥
明:有火光。
活:有火焰。
潔:無異味。
燥:無濕氣。
茶器品:質、樸、雅、素
質:質地純正。
樸:形製古樸。
雅:以秀雅為尚。
素:以素器為尚。
茶室品:簡、古、通、幽
簡:結構簡潔、明快。
古:形製簡古、樸素。
通:布局開放、通透。
幽:環境清幽、秀雅。
三、回族對茶療的貢獻和民間茶食及茶諺
古今的臨床應用表明,茶葉具有治療和預防多種疾病的功用,故有“諸茶為各病之藥”之說。我國曆代最具影響的中藥學著作均有“茶”或“藥茶”的專門論述。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一員的回族,對中國的曆史,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貢獻。回族在不同的曆史朝代均湧現出過一批政治家,思想家、科學家、文學藝術家,他們與中國其他民族一道創造了中華民族的燦爛的文明史。在中華茶文化體係中同樣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1、回族曆史上的傑出人物對茶療的貢獻
1)李贄(1527~1602)
明代著名的回族大哲學家、中國傑出的思想家。李贄在哲學上認為世間都是實在的,宇宙以物質性的陰陽二氣為基礎,經過無數變化,生出萬物來,具有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在社會倫理道德上,他公開向封建倫理挑戰,批評男尊女卑思想,反對宣揚“偽道統”。在文學上還提出“童心說”理論,主張創作抒發己見,反對複古模擬。反對封建社會傳統的是非標準,稱讚武則天政治成就和卓文君、紅拂的自選情侶、善於擇配。勇敢揭露反動統治階級的官吏是“不操戈矛的強盜、吃人的老虎、昔時虎伏草、今日虎坐衙,大則吞人畜,小不遺魚蝦。”李贄是中國思想史上的一代大家。
李贄生前十分喜愛喝茶品茶,經常參加一些文人雅士的茶道活動、為中華茶文獻寶庫裏留下了一些不可替代的茶療茶評文章。這些內容豐富深刻的茶道專論同古代的茶文獻一起,構成了舉世無雙的中華茶文化文獻寶庫。
2)賽典赤·贍思丁(1211-1279年)
是元代著名政治家,曾任中書平章政事,至元元年(1264年)出任陝西五路西蜀四川行尚書省平章政事,蒞官三年,政績斐然;至元十一年(1274年),出任雲南行中書省平章政事,主滇六年,雲南大治,後被封為鹹陽王。其長子納速刺丁於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任陝西行省平章政事,亦有政績,後被追封為延安王。其後裔有沙、納、撒、丁等姓。據史記載,今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永寧縣納家戶村居民就是賽典赤、納速刺丁的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