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解毒止痢、痢疾是夏秋季節腸道傳染病,其治療藥物、方法甚多,用之對症也可獲良效。然而其中以飲食療法最為簡便,患者也樂於接受。有人可能對飲茶療痢的效果有疑慮,其實對輕型痢疾初起用之確有良效。《日用本草》說:茶“炒煎飲,治熱毒赤白痢。”楊士瀛認為,茶不但可以治急性痢疾(熱痢),也可以治療慢性痢疾(冷痢),他指出:“薑、茶治痢,薑助陽,茶助陰,並能消暑解酒食毒。且一寒一熱,調平陰陽,不問赤白冷熱(痢),用之皆良。”《隨息居飲食譜》在此基礎上又擴大了應用範圍,指出:“凡暑穢痧氣腹痛、霍亂、痢疾等證初起,(茶)飲之輒愈。”這裏所說的痧氣、霍亂,類似夏季急性腸炎,而並非真霍亂,二者與痢疾同屬腸道病,故一並以茶治之。此外,茶還有清心除煩、祛風解毒、護齒堅齒、醒酒功能。
茶葉的藥理作用
近年來,不少中外學者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對茶葉進行了深入研究,檢測出茶葉含有300多種化學物質。主要有嘌呤類生物堿,以咖啡堿為主,含量約為1%~5%,並含微量的可可堿、茶堿和黃嘌呤。還含鞣質,以沒食子酸一左旋一表沒食子兒茶精為主,並含少量左旋表沒食子兒茶精、沒食子酰表兒茶精、左旋表兒茶糖等。咖啡堿在茶葉中大部分與鞣質結合而存在。我國所產和各種市售茶葉,一般含咖啡堿約2%~4%,含鞣質約5%~15%,又含揮發油約0.6%,這是茶葉中的香氣成分,主要成分為;己烯醇,約占50%~90%.並含三萜皂甙及其貳元,如茶皂醇、茶葉皂甙等。還含有維生素C,少量胡蘿卜素,二氫麥角甾醇,槲皮素y山奈鼢等,以及黃爵弩彀食子酸所組成的一些酯,這些物質成份,迸一步證實了茶葉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及藥效作用。茶葉藥理作用分折;
1、興奮中樞神經,茶葉的藥理作用主要由其所含的黃嘌呤衍生物咖啡因及茶堿所產生。茶葉中的咖啡因和芳香物質是興奮劑,能興奮高級神經中樞,特別是大腦皮層,因而可改善思維活動,提高對外界刺激的感受性,使精神興奮,思想活躍,消除疲勞,有益於工作和學習過量則引起失眠心悸、頭痛、耳鳴眼花等不適症狀。據研究,喝茶和喝咖啡雖然都是提神,但喝咖啡會導致動脈硬化,而喝茶卻能抑製動脈硬化。這是因為茶葉中含有較多的茶多酚和維生素C,消除了咖啡的不良作用。
2、增強循環係統功能,咖啡因、茶堿可直接興奮心髒,使心肌收縮力加強,心率加快,擴張冠狀動脈,擴張末梢血管,促進血液循環。茶葉中的鞣質,有維生素P的活性,能保持或恢複毛細血管的正常抵抗力,增強血管的柔韌性和彈性,可以減低血中膽固醇,防止脂肪在血管壁沉積。據動物實驗提示,服用茶的家兔血清膽固醇的濃度和膽固醇與磷脂的比值,比不服用茶的家兔顯著降低。經解剖觀察,服用茶的家兔主動脈硬化病變過程也明顯減輕。故能夠防治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症、高脂血症、動脈硬化症等。
3、抑菌消炎作用,茶葉浸劑或煎劑在試管中,對各型痢疾杆菌均有抗菌作用。據臨床觀察,對急、慢性菌痢均有效果。對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霍亂弧菌亦有明顯的殺滅作用。茶葉抗菌的有效成分一般認為是鞣質。其抑菌效價與黃連不相上下。一般而言,花茶、綠茶的抗菌效能大於紅茶。茶葉中含有矽酸,可促使肺結核病變部位形成瘢痕,製止結核杆菌擴散。矽酸還能使白血球增多,對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有助。適用於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慢性腸炎、腸傷寒、肺結核等的輔助治療。
4、抗病毒作用,茶葉有抗病毒作用,茶葉中所含的茶黃素等可與感染性核酸相結合,能阻礙病毒的毒性。印度科學家研究證實,多種茶葉的水浸出液對多種人體腸道病毒的生長有抑製作用,其中對脊髓灰質炎病毒、,柯薩克病毒、埃可病毒三種病毒的抑製率在99.75%以上,其有效成分為兒茶多鼢類化合物和咖啡堿。有研究表明,堅持甩茶水漱口可以有效地預防流感。這主要是茶提取液可阻止流感病毒在動物細胞上的吸附,因而可以減輕流感病毒的侵染。亦有研究表明,茶葉中的有效成分對艾滋病病毒也有一定的抑製作用。
5、增強免疫功能,研究表明,飲茶可以提高人體的白細胞和淋巴細胞韻數量和活性以及促進脾髒細胞中白細胞間素的形成,因而增強了人體的免疫功能,對放化療中惡性腫瘤患者的免疫功能有保護作用。近年來有人對粗老茶葉中茶葉多糖進行的體液和細胞免疫的藥效實驗表明,其有明顯的增強雙向免疫作用,提高機體的細胞免疫功能,同時對老年人機體抵抗力下降,能起到重要的免疫提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