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中國各大姓氏起源及主要人物(16)(2 / 3)

虞公因貪圖晉國的寶玉與良馬,借路給晉去攻打虢國,晉在滅虢後途經虞國時,趁機襲擊虞國把虞滅掉,俘獲了虞公和奚。這時,秦國向晉國求親,晉獻公就把女兒許配給秦穆公,女兒出嫁時,把奚作為陪嫁的奴仆之一送給秦國。奚不願到秦國去做奴仆,在去秦國的途中逃跑了。過了不久,又在逃往宛的途中被楚人捉住,成為楚人的奴隸。秦穆公聽說奚是個才德出眾的人,早就想網羅天下人材以振興秦國的秦穆公,恨不得立即把奚請到秦國。於是想用重金去為奚贖身,又怕引起楚的疑慮不放奚出來,因此就用五張公羊皮贖回了奚。奚一到秦國,秦穆公就與他交談國家大事,一氣兒談了三天,對他十分讚賞,立即任他為相,封他為大夫。因他是用五張公羊皮換來的,人稱五謂大夫,五子,即五頭黑色公羊。並以百裏為封邑,把國家的大權全交予他。後來,五大夫便以封邑為氏,出現了“百裏”這一個複姓。百裏奚在秦為相七年,秦國迅速強大,很快就稱霸諸侯。他去世時,秦國的男男女女無不痛心流淚,孩子們難過得都不再唱歌,正在舂米的百姓傷心得無心幹活,秦國上上下下都忘不了這位五大夫的恩澤。百裏奚的子孫,後來都以百裏為姓。

另一說:百裏出自薑氏後裔井氏,百裏奚原姓井名奚。

春秋秦國有名將百裏視,是百裏奚的兒子。漢代有徐州刺史百裏嵩,據說,有一年天逢旱災,恒久無雨,可百裏嵩所到之處,甘雨隨之而降,時人稱之為刺史雨。

獨孤姓

獨孤氏先人本姓劉,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後人。劉秀之子沛獻王劉進伯,任度遼將軍,一次與匈奴人交戰,戰敗被俘,匈奴人把他囚禁在獨山之下(獨山在今遼寧海城縣境)。其子屍利單於,為穀蠡王,號獨孤部。傳至六世孫羅辰,跟隨魏孝文帝遷居洛陽,於是成了河南人,並以其部落名命氏,成為獨孤一姓。

獨孤姓的另一支源於鮮卑族,是北魏代北伏留屯的後人,唐代時被賜姓為獨孤氏。

北周有衛國公獨孤信,其女為隋文帝皇後。唐代有常州刺史獨孤及,其子獨孤郎、獨孤鬱,獨孤鬱之子獨孤癢等。

複姓東方

東方這個複姓的來源,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影響較大的說法是東方氏是漢代東方朔的後代。

東方朔本姓張,父親名夷,也有人說名平。他還未出世,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在他出生三天以後也死去了,東方朔是由鄰人撫養成人的。為何取名東方朔呢?據說是因為母親生他時東方的天際剛剛亮起來,因而取了這個名字。東方朔博學多才,機智幽默,初到長安,就上書毛遂自薦,而且文辭不遜,“高自稱譽”。漢武帝覺得這個人是個大奇人,於是讓臣下給了他個小官去做。過了不久,就以他奇特的見解,詼諧的言辭,非凡的機警善辯,得到漢武帝的賞識,越來越親近他,常把他留在身邊侍奉,官職直升到太中大夫。他說話辦事不拘小節,滑稽甚至荒誕,然而在大事上,東方朔能直言進諫,無所顧忌,且時常切中時弊,公正中肯。他死後,對他這個怪人的身世有種種傳說,連漢武帝都認為東方朔是“歲星下凡”。東方朔的子孫後來以東方作為姓氏。

唐有詩人、文學家東方虯,學者東方顯。

諸葛姓

諸葛氏本為葛氏,琅琊諸縣人(今山東諸城)。後來遷居陽都,當地原來已有姓葛的家族,又因為遷居來的葛氏人口眾多,為了區別,當時的人就稱遷入的葛氏為諸葛,諸就是“眾”的意思。後來這些人以諸葛為氏,即原來琅琊葛氏就成為諸葛氏了。

另說,陳涉部將葛嬰功績卓著,但陳涉聽信讒言將其殺害。漢文帝時,把葛嬰的孫子封在諸縣,為諸縣侯,他的子孫將“諸”“葛”合起來姓諸葛氏了。

三國時蜀有名臣賢相諸葛亮,吳有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魏國有禦史中丞、尚書諸葛誕。晉代有侍中諸葛恢。唐代有檢校司空諸葛爽。宋代有人稱“諸葛孝子”的諸葛填。明代有陝西參議諸葛伯衡。

投壺姓

這一姓氏出自春秋晉國的中行氏(中行氏本為荀氏)。中行穆子是晉大夫。魯昭公十二年,各國諸侯到晉國去會見新立的晉國國君景公(一說昭公),景公以禮相待。一天,晉景公和齊侯宴飲,中行穆子相禮侍奉。席間兩位國君作投壺的遊戲,晉侯先投。這時穆子站出來說:“有酒多得像淮水,有肉堆得像高丘。我們國君若能投中,就應統帥所有的諸侯。”他的話說完後,晉侯舉矢投壺,一下子就投中了。這事傳開,當時的人都稱讚中行穆子的機智,後來中行穆子的後人為紀念此事就以投壺為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