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陷入深淵(1 / 1)

伴隨著虧損麵的持續擴張,林秀所麵臨的財務壓力與日俱增,其手中的資金也愈發緊張起來。就在這個艱難時刻,經常有來自不同銀行的工作人員前往他所在的工作單位,不遺餘力地推銷各種信用卡以及借貸產品。麵對這一情況,林秀心中暗自思忖:或許這些金融工具能夠暫時緩解自己目前的困境。於是乎,他決定順勢而為,先後向多家銀行提出申請。

首先,他成功申辦了寧波銀行提供的高達 50 萬元的融資產品;緊接著,又順利拿下了興業銀行一張擁有 20 萬額度的信用卡;最後,連浦發銀行那僅有 5 萬額度的信用卡,也被他收入囊中。就這樣,通過一係列的操作,林秀看似暫時解決了眼前資金吃緊的難題,但實際上卻也讓自己陷入了更深的債務漩渦之中。

一年後,林秀辦的招商銀行貸款到期。他需要籌集17萬還進去,然後再繼續借出來。因為擔心借貸總額已高不能續貸,他特意到商場買了兩瓶茅台,聯係了銀行裏一位做副行長的熟人,到其辦公室打招呼。

再後來,林秀自己已經不能從銀行借錢了。他就想到了微信朋友圈裏的金融中介。做這個行當的熟悉銀行各種產品,知道如何從銀行借到錢。自從踏進了金融中介公司的門,他便順利地又在蘇州銀行、南京銀行、常熟農商行等幾家銀行辦到了二十到三十萬消費貸。每筆貸款給中介的服務費是十個點,後來作為老客戶降為了八個點。每次申辦貸款之前都要與中介簽訂服務費用協議,在姓名、金額、日期等關鍵處都要按上紅手印。剛開始,按這種手印讓林秀感到反感和不適,內心覺得自己這樣做很掉價,後來按習慣了就變得輕車熟路了。在銀行辦貸現場要錄製視頻,當銀行工作人員詢問貸款用途時,對回答是用於住房裝修消費感到做賊心虛,都是故作鎮定應承下來的。後來才知道,申辦貸款都是這個套路,自己也逐步“成長”為申辦貸款時說假話而麵不紅心不跳的老手。

在銀行借貸徹底無望以後,林秀開始向小貸公司借款。首先是網絡平台借款,在“宜人貸”探試了一下,竟然一次借到了16萬元,簡直讓他喜出望外。在網貸飽和以後,他嚐試在線下向小貸公司借款,竟又借到了二十幾萬。隻是向小貸公司借款,要經過全程錄像的詢問環節,感覺就像盤問犯罪嫌疑人一般,需要忍受一下那種被審的屈辱。比如說,要問你家住哪裏,什麼職業,為什麼要借這筆錢,有沒有在社會上欠很多錢,準備拿什麼來還等等。問詢人員的眼神都是如同警察審訊小偷一般,那種歧視和懷疑流露得明明白白,連裝都懶得裝。好在林秀已經是申辦貸款的“老江湖”,表現得氣定神閑,回答拿捏得當,都順利過了關。當然,中間人的服務費也是不菲的,估計小貸公司的審核人員和銀行經辦職員一樣,也會分到一杯羹。

隨著期貨的節節敗退,林秀已經處於彈盡糧絕的處境。但是幾乎任何一個進了賭場的人,都不會甘願認輸出局。林秀也一樣,在一番絞盡腦汁之後,他把主意放在了自己的房屋抵押貸款上。殊不知,這一步讓他的最大經濟基礎開始了塌方,直到後來無家可歸。

他的住房在城市新區,小區環境幽靜,周邊配套齊全,是炙手可熱的樓盤。因為辦理住房抵押貸款需要夫妻兩人一起簽約,他便以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為名,哄騙妻子小芳一起到銀行辦理貸款手續,借款一百萬元為購買二套房做準備。拿到這筆錢後,他迫不及待地投入期貨賬戶。剛開始幾天,還小有盈利,大約賺了二十來萬,但後來就漸漸找不對感覺了,如同陷入了迷魂陣,直至最後幾乎全軍覆沒。在妻子問及這筆貸款怎麼弄的時候,他謊稱暫存在銀行裏,還通過社交軟件請專業人員偽造了一張銀行存單,用以敷衍妻子。

由於是消費貸,這筆貸款猶如一條枷鎖,緊緊地束縛著林秀,借期為一年。然而,一年後還款時,他卻發現自己已無力掙脫這枷鎖,無法再借出來。銀行在多次催收無果後,無奈之下,隻得如救世主般,重新為其辦理一個新的抵押貸款,以此來填平前一次貸款的壞賬。也正因這筆貸款逾期了一個多月,林秀的個人征信報告猶如被潑上了墨汁,開啟了不良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