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短兩年內,因為債務的不良影響,林秀被連續貶職。他原先是一家上市集團公司的董秘,被貶到子公司做部門負責人後,又被發配到現在的生產基地做一個閑散的行管人員。自從債務問題爆雷後,他的人生便遭到了滅頂之災,債主們的擠兌效應,個人信用的崩盤效應,就像發生了一場雪崩,將這個前途光明、受人矚目的男人一下子困住,他掙紮了許久,最終還是滑向了深淵。
歲月靜好時,常讓人感到生活乏味。林秀有一份穩定而令人羨慕的工作,也似乎早看到了人生的曆程,對本可平安而光鮮的生活竟然產生了膩煩。“如果在現有生活的軌道上行進,必將順風順水,但終其一生也是‘池中之物’。”每每想到“池中之物”,他就心有不甘,但他又對升遷不感興趣,更不屑於鑽營取巧,似乎不清楚該向何處努力,這樣的心態給人生埋下了極大的隱患。
那時候股市比較熱,同事中就有一些人熱衷此道,他們辦公電腦屏幕上常常都是那紅紅綠綠、曲曲折折的行情走勢圖。對這種帶有金錢刺激的遊戲,林秀也想倒騰著玩玩,改變日複一日生活的平淡。股票是隻可以做多,不可以做空,平倉後資金第二天才能使用,操作不太靈活,也沒有辦法捕捉做空機會。投了兩三萬元,玩了幾個月,發現自己和絕大多數股民一樣,隻有做“韭菜”的份兒。
一天,林秀手機裏突然蹦出一條廣告信息,是一家證券公司發送的,說公司開通了期貨業務,可以帶杠杆、日內雙向交易,歡迎垂詢。他被信息吸引,第二天便找到這家公司,向客戶經理詳細谘詢了解期貨。他感到期貨是個好東西,可是開戶門檻資金必須達到50萬,這就犯了愁。那是2011年,50萬對工薪階層來說不是個小數目。可是炒股或者炒期貨,是自己一個人偷偷玩兒的事情,又不便於跟家裏講,如果跟妻子商量,十有八九是不會同意的,因為確實也沒必要幹這個事兒。
因為工作關係,林秀結識了不少三教九流的朋友。“要不要找朋友借?”這個問題讓他糾結了好些天。除了在城裏買房時,向親戚借過錢,對借錢這事兒他感到難以啟齒。人遇到什麼問題,就會關注有關的信息。很快他就在與朋友們的茶餘飯後聊天中得知,作為有優質穩定工作的人,可以在銀行辦授信額度很高的信用卡。需要解釋的是,那時辦大額信用卡還不流行,一般人不容易往這方麵想。他記得自己買汽車位時,為了籌十萬元,還特地找銀行的熟人打招呼才辦了公積金貸款,那時真不清楚怎樣向銀行借錢。
很快,他便在招商銀行申辦了一張信用卡,授信額度17萬。通過一個熟人介紹,到一家地處城郊,院內遍布垃圾、長滿雜草的商貿皮包公司,以購買酒水的名義刷了POSS機,扣除掉百分之二的手續費,當場錢就打到了自己的儲蓄卡裏。緊接著,他又以同樣的方法,從交通銀行申辦到額度8萬的信用卡,通過一家酒店經理以宴會消費的名義刷卡,這樣就從銀行借到了25萬元。隨後,他放下心中的那份難為情,向兩個企業辦得蒸蒸日上的朋友開口借錢,每人借了10萬,再把自己股票賬戶和銀行卡裏的錢湊了湊,達到了50萬,便到期貨公司填寫了一整套資料,正式地開了戶。
那天秋高氣爽、陽光明媚,此時的林秀覺得自己幹了一件大事,已經站在了實現財務自由的起跑線上,等賺了錢可以周遊世界。殊不知,這恰恰是墮入深淵,即將暗無天日的第一步。